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聚焦天大 > 正文

钟登华参加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2018-06-22       

    本站讯  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教育部自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举行以“本科教育”为名的全国性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主持会议。
    会上,上海市教委、江西教育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东莞理工学院、青海大学作交流发言。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的发言题目是《立足新时代  建设新工科》。

钟登华参加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并作交流发言((摄影 杨秀建)

    钟登华在发言中表示,天津大学围绕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六问”,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积极布局施策,推动形成“返本开新”的新工科理念,打造“因时而新”的新工科专业结构,构建“融合创新”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把新工科建设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催化剂”,将新工科理念融入工程教育全过程,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一流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创造新工科教育的中国经验,让中国的新工科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会议在四川大学设主会场,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高校设分会场。中央有关部门教育司(局)、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负责同志,教育部有关司局、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负责同志,高校管理人员、教师代表等共5.2万人参加会议。

 

 

附发言全文:

立足新时代  建设新工科

□ 天津大学校长 钟登华

    进入新时代,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教育发展的社会需求发生了深刻变革,必须因时而动、主动作为,才能培养出创造未来的卓越工程人才,真正支撑起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天津大学围绕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六问”,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积极布局施策,举全校之力全方位推进新工科建设。
    推动形成“返本开新”的新工科理念。新工科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天津大学在“卓越工程师计划”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成立新工科教育中心,统筹推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制定包括心身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知识四维度28要素的“未来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标准”,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打造“因时而新”的新工科专业结构。实施专业建设“双十”工程,重点建设10个新兴工科专业,改造升级10个传统工科专业,带动全校专业重构、内容重塑、水平提升。一是坚持增量优化,积极布局“新的工科专业”。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 设置全国第一个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筹划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新专业,建立变革性化学与未来技术研究院、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等,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二是坚持存量调整,把握好“工科的新要求”。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更新改造,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着力培养学生智能设计、智能建造、智能操作能力。以“工程科学实验班”为载体,打通机械、光学、信息、计算机等学科专业,培养兼具工程制造和科学发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实现学校专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构建“融合创新”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学校推动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国际合作,实现育人要素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与腾讯、恩智浦等4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共建新工科实验班、师资培训基地、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多主体共建学院,与天津市共建人工智能学院,服务“天津智港”建设。建立国际化培养机制,与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高校通过共建国际工程师学院,联合开设智能建筑、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构建了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法国工程师认证协会最高等级认证。学校倡议成立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共同迎接和面对新工业革命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展望未来,天津大学将继续把新工科建设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催化剂”,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发力,系统推进大学组织模式、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机制、教师评价激励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将新工科理念融入工程教育全过程,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一流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创造新工科教育的中国经验,让中国的新工科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