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转变”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 本报记者 张昊
“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应该如何开展?”“高质量的组织生活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这些是基层学生党支部面临的常见问题。组织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重要形式,其质量高低是衡量党支部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天大积极探索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新思路,找准制约大学生组织生活质量提升的“痛点”,通过三个“转变”,充分激发了学生党支部活力,大大提升了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质量。
变被动为主动 搭建展示平台 让党支部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2016年6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展示活动在天大展开,视频、幻灯片、动漫??单从展示形式看,很难想象这是一场党建评比活动。来自我校14个学院的23个党支部正在为10个“最佳党日”名额进行PK。
在评比现场,各个党支部轮流登场,各展风采。化工应化专业党支部选择与科研大师对话,尽展学术魅力;经管学部党支部分享“互联网+”系列特色党日活动,紧扣时代主题;法学院党支部则结合“法治中国”活动进行陈述,发挥专业优势。还有许多党支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开展了“笔尖上的党章”、“如何做合格党员”等活动??可谓群雄逐鹿,百舸争流。各支部展示的组织生活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令现场观众大呼过瘾且受益匪浅。
在天大,类似这样的党建评比活动还有很多,学生党支部“优秀创新案例”“示范性学生党支部重点建设项目”“研究生示范组织生活视频评选”??每年,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党建评比活动,并提供经费保障和荣誉鼓励,大大调动了党支部的积极性。“党建评比活动就像一个平台,让优秀的党支部得以展示,让普通的党支部有所借鉴”,学工部副部长李霞介绍道。一系列党建评比活动、大大开阔了各党支部举办组织生活会的思路。许多党支部开始由被动的“要我做”,逐渐向主动的“我要做”转变,形成了一批形式新颖、示范效果强的组织生活案例。
变任务为需求 服务学生成长 让党员从“要我参加”变为“我要参加”
“组织生活总是照本宣科讲理论,对我们日常思想和学习问题没有实际帮助啊!”这是一位“95后”学生党员的呼声。在天大,两周一次的组织生活会是党员的“必修课”。学校通常下发支部生活指南,各学生党支部根据要求完成任务。然而,正如那位学生党员呼吁的那样,随着大学生意识的不断活跃,这种传统的组织生活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党员的需求。
要想让大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就要从解决其成长的思想和学习实际入手,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党支部从党员的需求出发。
“你心中的合格党员标准是什么?”4月初,几十位天大师生在校园内就此问题接受了采访。采访者来自经管学部的一个硕士生党支部,他们正在为一次组织生活会做前期准备,而该会的主题是“奇葩辩论”之如何争做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始后,很多党员都不清楚合格党员的标准是什么。我想让大家描述出来,然后找寻差距”,党支部书记郭金蔓介绍道。
在组织生活会现场,党支部成员将前期采访结果做成了小视频,进而引出辩题“作为研究生党员,争做合格党员首先应该注重理论学习还是业务能力?”双方或引经据典,或以身边实例为证,轮番发动“奇袭”。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中,支部成员对合格党员标准和自身差距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这样的场景,在组织生活会上并不罕见:比如在开展“创新推动发展”活动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讨论;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对法制中国的讨论;2016年开展的“共建网络新环境”主题党日活动中对网络诈骗的讨论??这些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时政议题,都能在组织生活会上引起广泛争鸣。这样的组织生活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党员参会的“出勤率”,更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学校组织的“党员志愿服务岗”“学生党员先锋岗”“党员修养积分卡”等一系列活动为广大学生党员提供了自助和助人的平台。这种贴近学生需求、更“接地气”的组织生活,让整个学校的学生党建都“活”了起来。
变要求为指导 强化骨干培训 让支部书记从“不会干”成长为“领头羊”
2016年初,天大信息学院的大二学生张蕊成为了一名党支部书记,可如何开展党支部工作,缺乏经验的她内心并不清楚。
党支部书记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主导力量,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天大共有500多位学生党支部书记,其中和张蕊境遇相似的不在少数。
为帮助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天大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应运而生。该培训班每学期开展一期,现如今,已经开展了20期。
每期的培训既有来自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关于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高端讲座,也有来自于基层党建教师、心理中心培训师对支部生活和团队建设的素质拓展,还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和革命圣地参观活动。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已成为我校党员骨干党性修养和党务工作能力提升的“熔炉”。
在学院老师的推荐下,张蕊参加了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从4月中旬开始至5月底结业考试,每周六、日都会有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了素质拓展、‘两学一做’、主题实践等。”张蕊说,每一场主题报告都给了她很大的思想震撼。当培训班结束时,张蕊似乎感到了自身的“蜕变”,“感觉思路好像一下子打开了,对于她的党支部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
“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是天大强化骨干培训的一个缩影。从新生党员组成的“天麟班”、到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培训班、再到培养青年政治领袖的“含英班”,天大形成了一整套的学生骨干培训体系。
如今,天大学生党校每年累计培训时长超过4个多月,参与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覆盖全校近三分之一学生。该党校为基层党支部建设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编辑 李丹 本文刊载于2017年1月1日《天津大学报》第四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