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12月15日《天津大学报》推介:“天大·人物”专版——杨敏教授、“科技创新”专版——走进科研“盛果期”

      2016-12-14       

  “三尺讲台迎冬夏,两鬓霜花送春秋。”2015年11月18日,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敏因病离开了人世,走完了59年的人生。他生前罹患胃癌后无所惧,他说:“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生病了不能怕,一投入工作杂念就没了。”杨敏老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对这句话的领悟。杨敏老师尽管本人淡泊名利,但他无可争议地成为师生的榜样,先后获得全国师德楷模、全国师德标兵,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等殊荣。在杨敏老师逝世1周年之际,本报本期特推出“天大·人物”专版,纪念缅怀这样一位天大千百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引导师生学习他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质朴大气、豁达无畏的崇高精神,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这两年,天津大学科研工作进入了“盛果期”,一项项重磅科技成果接连面世。其中被认为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天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奖总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三。获奖成果包括了破解“十面霾伏”变农林废弃物为“宝”的关键技术及瞄准“中国制造2025”的工业机器人。
  在天津市2015年科技成果奖励大会上,天大27项成果获奖,一等奖及获奖总数均为天津市各申报单位之首。2016年,科技部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名单出炉,天津大学推荐的7个创新人才和1个创新团队“全中”,总体表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三。项目、成果、人才“百花齐放”,让天大老师们倍感振奋。近年来,天津大学在科学技术领域深耕细作,“两个聚焦”结出硕果,人才梯队次第开花,“三个布局”转化成果,“原创领跑”播种未来。本报本期特推出“科技创新”专版,聚焦我校科技工作。
  一版:要闻
  ●“党建园地”专栏:我校召开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
  ●我校对学科布局作出重大调整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共建协议签署
  ●李家俊和钟登华率团赴沪深调研访问
  ●中国传统村落国际高峰论坛举办
  ●谢礼立回母校畅谈科技人生
  ●校园快讯
     法学院一项目获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
     天大2项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19项成果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科生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召开
     天大两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
     2016年“优秀学生标兵”出炉
     学校举行水果文化节
  二版:综合新闻
  ●我校举行历史空间信息与中国长城防御体系国际会议
  ●我校与海南大学共议“十三五”对口支援事宜
  ●图片新闻
     我校成功举行2017届毕业生冬季大型双选会
  ●“臊子书记”将陇南“山货”送进津门超市
  ●学校举办“费孝通先生学术生涯素描”主题讲座
  ●青年教师走进石河子支援边疆建设
  ●校友宁显玉所著《国学三议》出版发行
  ●学校举行向“零”艾滋迈进健康教育活动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工作培训
  ●周恒院士与学子畅谈“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校友总会获评全国高校优秀单位
  ●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南通市高新区代表团访问我校
  ●校企合作创意设计手表热销
  三版:“天大·人物”专版
  ●“上善若水”的好老师
     ——记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杨敏
  ●勤勉育人   德业双馨
     ——建工学院杨敏教授二三事 
  四版:“科技创新”专版
  ●走进科研“盛果期”
     ——聚焦天津大学科技工作
  (学生编辑:张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