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举办“北洋大学与天津”首届恳谈会

      2016-12-11       

  

  

  本站讯(记者 朱宝琳 摄影 焦德芳 杜硕)1210日,“北洋大学与天津”首届恳谈会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科学图书馆一层报告厅举行。天津市文史专家和社会贤达济济一堂,就“近代中国看天津”中北洋大学的独特历史作用和近代天津高等教育的研究展开讨论和交流。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徐冬冬,《今晚报》副刊部主任王振良,天津市博物馆原馆长陈克,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任云兰等近40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恳谈会。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出席会议,天津大学党办校办、宣传部、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档案馆相关负责人参会。

  

  雷鸣代表天津大学向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雷鸣说,“百年历史看天津”,天津在工业体系、高等教育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北洋大学是天津的重要标志之一。12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谈及我国高等教育史的时候提到了北洋大学。雷鸣希望学者们一是结合各自领域,继续挖掘北洋大学和天津在中华民族救国、强国的历程中所做的贡献,二是紧紧依托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在历史观的指导下做好大学校史和城市文明史的进一步研究。

  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所长王杰向各位来宾介绍了“北洋大学与天津”首届恳谈会立项说明。会议将根据与会者所掌握的北洋大学与天津的情况、资料和线索,整理立项纲要,待商定研究内容和题目后,选定首批立项资助项目。

  会上,文史专家和社会贤达立足不同的研究领域,结合历史、文化、政治等元素,就“北洋大学与天津”的主题畅谈了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向首届恳谈会的召开表示祝贺。罗澍伟说,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诞生于天津,深入恳谈和研究近代天津的高等教育历程很有必要。罗澍伟认为,我们在近代中国建立先进的高等教育制度,首先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自强。其次,教育的发展不能与教育的主体脱离,中国的高等教育一定要立足现实,立足中国的经济实力,立足民族自强。第三,还应进一步探索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罗澍伟希望天津大学带头继续进行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探索,完善人类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

  来宾们提出的初步研究意向有:北洋精神研究,北洋大学留美幼童研究,赵天麟与北洋大学,北洋大学师生旧体诗词研究,北洋大学对天津空间文化的影响,钟世铭与北洋大学,北洋大学与天津地学文化等等。来宾们还就研究的方法、合作的渠道等提供了建议。专家学者们表示,愿为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文化与校史研究工作献计出力,期望天津大学向着“双一流”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