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纪念史绍熙诞辰百年】周力行在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6-09-25       

  

清华大学教授周力行在纪念座谈会上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先生,各位同事:

  非常感谢天津大学领导邀请我参加史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刚才很多学者从内燃机角度谈论史先生的贡献。我想从燃烧学这个角度,从清华大学老一代学者包括我自己,燃烧方面的学术领导人的角度谈谈几个问题:

  我最早认识史先生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周恩来总理建议制定10年科学规划,我和史先生都参加了这项工作。我是代表清华大学热物理专业参加工作的。当时我刚从苏联回来,担任清华大学热物理系教研室主任,那时和史先生谈的很好,我们对于燃烧学怎么发展交流了很多看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燃烧界三大领军科学家:天津大学史绍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晃、西北工业大学王宏基。这几位都各有很大的创造,但是我觉得史先生可以称为我国燃烧学界泰斗,因为是他带领大家前进的。另外几位先生,在各自领域都做过贡献,但是,在全部的领域来说,史先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他不仅担任过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涵盖整个工程物理方面,包括传热、燃烧,同时他还担任燃烧分会多年的主任。我当时曾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及燃烧分会委员,和史先生有过不少交往和学术交流,聆听过史先生对燃烧学发展的看法,所以我今天必须要说几句话。

  史先生对燃烧学的贡献,刚才大家也讲了,他最大的贡献是对复合燃烧的意义,他在内燃机气流的运动、颗粒运动、燃烧功率都有很大贡献,今天我要谈一点,我是做燃烧与数值模拟的,但是内燃机里的流动燃烧要复杂得多,不仅是湍流,悬流,而且是物理逆流动,还有两相流动、物理燃烧的定理、化学反应机理。这方面,史先生很早就有贡献。他早期就提出很多,不仅是内燃机里早期的数值模拟、一维的数值模拟,还是三维的全数值模拟,这在学术过程中是很难做到的。当然了,除了史先生外,其他先生也做了很大贡献,我觉得史先生在这个方面做的是一个领先的创新工作。史先生的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 在基础研究方面,如内燃机内流动和颗粒运动及燃烧规律等,仅就我熟悉的领域就有领先性的成就,令我佩服,这是举一个例子。

  另外,国际燃烧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围绕内燃机模型设计等方面主题,一年在美国本土开,另一年在其他地方开。早在1980年,当时我和已故的徐旭常院士和已故的傅维标教授三个人都有参会,史先生早在1980年和徐旭常教授一起参加了第18届国际燃烧会议,并报告论文,这在国际上是很少的,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燃烧界学者代表我国和国际同行交往的重要里程碑。

  在以后的几次国际燃烧会议中,我国学者出席和报告的人次仍然很少,比如说,1986年的21届国际燃烧会议上,只有吴承康教授,庄逢辰教授和我等几个人参加会议并报告了论文。

  1998年在美国的27届国际燃烧会议以来,包括在1999年在台湾的亚太燃烧会议中,史先生和徐旭常教授以及我,多次讨论了如何争取由我国承办国际燃烧会议,史先生曾提出在天津宾馆举行这个2000人左右大型国际会议的设想,他说天津宾馆是唯一的能容纳两千人的宾馆,并且和美国著名燃烧学家罗忠敬( C.K.Law)教授等沟通,他现在是我们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了,我们一起讨论怎么在中国举办国际燃烧会议。

  最终通过罗忠敬、徐旭常和姚强教授的努力,在2010年由清华大学承办了第33届国际燃烧会议,实现了史先生的梦想。此后我国参加国际燃烧会议的人次大大地增加了,显著地提高了我国燃烧界的国际地位,史先生有知当为之莞尔了。

  最后,我要谈一下,史先生不仅对天津大学的科研队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而且培养了其他的学校的科研人才,包括清华大学的我们几个老一辈的学科带头人,给中青年学者以指导、支持和帮助,其中包括两个重大项目。

  1987年到1991年,由吴仲华先生和史绍熙先生等牵头承担了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热物理领域第一个重大项目“工程热物理方面关键问题的研究”;1992年到1997年史先生牵头承担了85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煤和石油高效低污染燃烧的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研究成果,史先生不仅把天津大学的燃烧学和内燃机队伍带起来了,而且把我们清华大学的队伍也带起来了,包括我们三个老一代,也都吸收进来。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在97年申请国家首批973项目“煤燃烧的污染与防治的研制”的成功打下基础。同时,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我们三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能得到98年到02年国家基础科学研究973项目打下了基础。

  比如说,这里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过程中,参与评审的最后这十几个项目里面,我这个项目被评为“9项全A”,这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提到,07年的自然科学奖,当时这个奖是很起眼的,而我那时候是被排在第一列的,而且当年在清华大学,我是唯一一个拿到这个奖的,当然每年都有,但当年我是唯一的一个。我特别高兴,当时在会席上,我坐在第一排,与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自握手,我想到这些,我就非常高兴,这是史先生带领我们,培养我们的结果。最后,2012年我获得了中国红十字学会杰出贡献奖,这是我十分高兴的事。

  史先生的为人品德、学者风范和在教育及学术上的成就永远是我的榜样。很高兴的是在史先生去世后的若干年,我已经七八十岁了,从1998年到2012,我受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邀成为天津大学的客座教授,连续五年,每年来4个礼拜,来给博士生讲课,这是我觉得很光荣的一件事,虽然我今年已经是84岁,就是到史先生去世的年龄了,但是我愿意在史先生这位前辈的激励下,不懈地工作在科研第一线,我现在还有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要活到老,干到老。最后衷心祝愿史先生的梯队,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先生们和同事们在继续史先生开创的事业中取得更大成就。

  谢谢!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编辑 侯若雪 文字整理 任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