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代表李斌在天津大学庆祝第32个教师节座谈会上的发言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自动化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李斌。在今天这样特殊的日子里,首先祝大家教师节快乐!作为青年教师的代表发言,这个压力其实很大。借今天这样的机会,我说一下个人的感受。
事实上,我已经不算是一个新人了。算上求学的经历,我在天津大学已经超过二十年,是一个老天大人了。二十多年前,来到天津大学求学,应该说怀揣梦想,对未来有很多美好的展望。那时候,我们喜欢哼唱校园民谣。刚才,我突然脑海中冒出这么一句歌词:这冬季的校园,有漂亮的女生和白发的先生。看上去是很戏谑的一句歌词,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大学的美好。在大学里,除了学子们可以挥洒多彩的青春之外,那白发的先生实际上也是一个大学的灵魂、大学的内涵。
今天,我有幸参加《天大风骨——十八罗汉纪实》的首发式,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学校的一些杰出教师代表。由于我来自自动化学院,刚才我也查阅了学院的十八罗汉代表人物徐庆春教授,我想讲一讲感受。实际上,在我的生命当中,与徐庆春教授并没有交集,但是,在我们学院,很多青年教师对他应该都是久仰大名的,因为他是我们学院余贻鑫院士的导师。如今我们余院士也已经八十高龄了,而且,余院士培养的学生里面,大学校长、首席科学家、杰出青年比比皆是。我想,尽管我们与徐院士没有交集,但是,可以见到我们天津大学这种薪火相传,教育传承代代相传,经久不息,这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看徐庆春先生的个人生平时,我有一种困惑。在当时那样一个没有网络,没有随手可得的学术资源,没有巨额的科研经费的年代,如何让这样一批曾经有过海外留学经验,回到一个在部分阶段甚至食不果腹的环境下,却能创造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我想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徐庆春老师年轻的时候在电灯厂当过技师,后来去当教师,经历非常丰富,似乎在他的科研和教学当中,没有我们现今这些科研教学上的弊病。学科之间的跨度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一个鸿沟,但是在当时这批学术大师眼里,似乎这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可以六七十岁去学习外语,可以去出国进修,回国后把自己的思想用在实际的工程当中。我想,当时的科研是以国家与社会的需求为驱动的,而不是以经费和论文为驱动的。在这里,我既然代表的是青年教师,我想,如此纯粹的科研教学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应该学习并反思的。
除了十八罗汉之外,在六十年代,还确定了一些年富力强的青年骨干学者,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小罗汉。其中,一个小罗汉与我有比较深的渊源,也就是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贺家李老师,我一直在他的课题组里面学习工作。贺先生是在六十岁以后学英语,可以去参加国际会议做大会发言;七十岁以后可以当顾问和翻译,把苏联专家领过来,让我们将北京一家公司的产品卖到俄罗斯去,他去做翻译,去做介绍,去推广我们中国的技术;即使到了九十岁高龄,这两年他还在编写继电保护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及教育。我想这是一种精神,刚刚有人问到了老先生的时候,他自己的评价,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是老一辈杰出教师代表给我们传承的精神财富,非常值得我们怀念。今天,在这里追忆天津大学的十八罗汉的故事,非常的及时和必要,而且这些老一辈身上点点滴滴的闪光点,如果投射在我们年轻人的内心当中,这种影响应该是非常巨大的。
最后我想表个决心,雄鹰用翱翔回报蓝天,骏马用驰骋回报草原,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这种热情和梦想、创新与开拓,为天津大学的美好明天贡献我们青年一辈的力量和担当。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