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记者 张华 任晓佳)养老院与小学也能结合混搭?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1级学生葛康宁、杨慧设计中,不仅可以做到,还能和谐、自足、绿色可持续。日前,体现他们该项创意的作品《 区域自足:少子高龄化背景下的台湾乡村小学校园重构》荣获了ICCC国际学生设计大赛一等奖。
他们以台湾云林县的一所乡村小学——饶平国小为设计蓝本。由于撤校并校,该国小大量闲置。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的社会趋势,当地的养老需求增大,而养老设施和人力资源均得不到满足。“当时我们正在做台湾淡江大学交换生课程设计,对该方面情况有所了解”,杨慧说。在他们的设计中,不是简单的把养老院“嫁接”到小学校上,而是在周边设计增加社区餐厅、图书馆、健身房和篮球场,既满足了老年人和小学生的基本的餐饮、运动和文化需求,使其生活更加便捷、丰富,也同时服务了周边的社区居民,带动了该区域经济发展。
“我们之前做过的方案更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和逻辑思维训练,这个方案则更贴近社会实际需要,让我们有机会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 葛康宁觉得这是他们在这次作品设计中的最大收获。
他们设计了四种“自足体系”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能源自足,比如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改造屋顶形态实现自然通风、安装地源热泵系统代替空调、利用植物遮挡夏日阳光和冬日冷风等;水源自足,安装一个集水罐,利用收集到的雨水灌溉花园及周边农田,甚至做一个生态池,种上植物营造水景观;食物自足,校园内的农田用来种植四季时蔬,为老人和学生提供当季的新鲜蔬菜,肉蛋奶协调周边社区提供。
精神自足是葛康宁、杨慧设计的重点。“在我们的方案中,每四位老人共享一个单元,共享单元内的客厅、餐厅、厨房和洗衣房,卧室和卫生间独立使用。单元中有单人间和双人间,分别满足独居老人和老人夫妇的需求。卧室外侧有私人庭院,老人可以种植花草怡情。单元中还有公共的户外平台供老人晒太阳、聊天等”,杨慧说,“我们觉得,这样才更像一个田园之家,既满足了老人对隐私的需求,又有大量的公共空间供老人共享,老人不必再担心没人说话,也不用担心一个人做饭做少了品种单一,做多了吃不完浪费的情况”。
除了为老人营造独立、温馨的住所,他们还在方案中设计了“老人住宅聚落”,五个单元构成一个住宅聚落,同一聚落的老人们可以共享庭院和集体活动室。“希望老人们可以在此下棋、缝纫、编织、包粽子”。他们设计的建筑墙体采用当地的速生竹作为主材料,减少了建筑原料的运输能耗,同时竹子本身是一种可回收材料,营造出绿色化的建筑和绿色化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会老,我们的父母会老,我们也会老。我们的国家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希望我们的设计能为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各种问题提供一种思路”。葛康宁表示。
据悉,ICCC国际学生设计大赛是由ICCC(国际助老社区理事会)和UN-HABITAT(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老龄署、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DESA)以及全球财富控股公司等机构联合举办,是代表国际最高水平的建筑设计竞赛之一。大赛旨在充分展示建筑设计领域学生在设计和创新人类发展模式方面的才能,以帮助老年人全面融入社会,参与到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