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林漫群 赵静)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抢抓校地协同发展历史机遇,着力推进高校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探索大学区域研究院的管理模式和建设机制,2018年3月24日,天津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在科学图书馆一层报告厅举办“天津大学区域研究院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斌、天津市科委高新处处长刘惠忠及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等18所大学的区域研究院领域管理专家参会。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出席论坛,校科研院、人文社科处、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领导参加。论坛由区域发展研究院党总支书记牛志广主持。
元英进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指出,高校通过设立异地研究院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做法是践行党中央对高校科技工作指导思想的具体行动,是高校实现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平台。他强调,异地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要根据地方需求,借助区域力量,在区域内切实做好高校成果转化工作,这体现了大学的时代使命与担当。
刘惠忠代表市科委祝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刘惠忠介绍,天津正处于三大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天津将着力打造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驱动的新引擎,以市场化运作、聚焦高端和宁缺毋滥的原则建设和培育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市政府将给予各种持续的支持以实现集聚资源、转化孵化和人才培养目标。
刘红斌从科技发展中心机构概况、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要求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三方面做了介绍。他提出,大学的异地研究院要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并着眼于未来的产业发展,重视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应用研究,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人才团队入驻提供良好服务环境,注重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建立,知识产权的分享和保护,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区域院杨明海副院长做首个专题报告。他阐述了区域研究院成立的时代背景、责任担当,介绍异地研究院的建设目标、具体举措、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分享了天津大学的成功经验、改革思路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初步解决方案。随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学校专家依次做了专题报告。与会专家从多方面切入主题,介绍了本校异地研究机构的现状、成绩、问题、经验教训和成功案例,报告期间还不时穿插讨论。与会专家提出,高校异地研究机构应着力于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吸引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应成为地方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专家同时也指出,当前高校异地研究机构运行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功能和定位还不够准确、体制机制尚需完善、自我造血能力亟待加强等共性问题。对此,专家也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进一步在学校与地方政府之间明确异地研究机构的法律地位、提高科学评价水平和提供长期有效的稳定支持,加强建立职业化、专业化和全职全时运营团队,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坚守经济良性循环理念。
元英进总结发言表示,此次高端论坛非常成功,报告内容丰富而深刻、所议问题现实且具体,与会专家以坦诚开放的心态将多年来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切身体会和真实感受毫无保留地在此与大家分享,不但为天津大学异地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意见,同时也为全国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方案。元英进副校长倡议组建“全国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联盟”,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为推动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与会代表一致支持。
(编辑 刘晓艳 郑杰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