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首届京津冀东盟留学生汉语大赛天津赛区复赛举行 天大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

      2017-11-07       

  本站讯 (通讯员 许宪硕) 11月4日,第一届京津冀地区东盟留学生汉语大赛(天津赛区)复赛在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二层报告厅拉开帷幕。从初赛中脱颖而出的来自天津市13所高校的40名优秀东盟学生代表同台竞技,精彩纷呈,200余名各国留学生现场观摩了比赛。中国-东盟中心教育官员张静、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陈腾波、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马铁石、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李锵以及其他高校嘉宾出席了比赛。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张春生、文化部优秀专家李治邦、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审题专家张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刘功业、民俗学家天津大学教授马知遥、南开大学副教授邹雅艳、天津商业大学副教授唐琳以及天津外国语大学的顾倩副主任应邀作为大赛评委。

  

  张静致辞,她简要介绍了中国-东盟中心和汉语大赛概况后,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来勉励留学生们学好汉语和专业知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与中国的友好做出贡献。

  陈腾波对汉语大赛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希望留学生们能够将在天津学到的知识充分展示出来,并鼓励同学们在天津好好学习,丰富课外活动。

  李锵简要介绍了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以及大赛天津赛区的基本情况,表达了对到场来宾的诚挚欢迎,并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表达了对参赛选手们的美好祝愿。

  

  

  大赛开始,选手们轮番上阵、各显身手。在主观题答题环节,评委现场提问,选手即兴作答。评委们普及了许多中国文化,如京剧、杨柳青年画、相声和方言等知识,令在座的同学们感到收获颇多。在才艺展示环节,选手们用美轮美奂的视觉和听觉盛宴感染了评委和观众。

  

  来自泰国的刘宇浩一身凤冠霞帔的贵妃行头,上场之前就已赢得全场观众瞩目,登上舞台更是迎来阵阵欢呼,一段《梨花颂》惊艳全场。

  

  马来西亚留学生林子筠携同伴带来了马来西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令鼓,气势恢宏、声震寰宇,展示了马来西亚华裔远离故土,传承中华文化、不忘节气、不忘根源的中华情。

  

  “打起快板儿话不停”,菲律宾留学生罗威一口流利的天津话逗乐了评委和观众。

  其余选手相继为大家带来了相声、舞蹈、武术、国画剪纸、书法、乐器演奏、歌曲和原创诗歌朗诵等形式多样的才艺展示,大赛现场精彩不断,展现了东盟留学生们高超的汉语水平和对中国文化的独到理解。

    

  大赛组委会授予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13所院校“优秀组织单位”称号,中国-东盟中心张静以“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对东盟留学生们的精彩表现表示了赞扬和认可。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东盟与中国各方面的友好合作正在变得更加紧密。大赛由中国-东盟中心主办,天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共同承办,旨在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青年的人文交流,鼓励东盟留学生学好汉语、深入理解中国文化,未来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友谊的使者。

  大赛获得了东盟各国乃至世界各地留学生的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以汉语为媒介,中国与东盟各国、与全世界的教育合作、人文交流将变得更加紧密,年轻一代将扮演日益活跃和重要的角色,共同筑起友谊之桥。

  (编辑 靳莹 雒睿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