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记者刘晓艳 通讯员董玥欣)2018年4月14日,天津大学医学部成立。天津大学医学部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己任,以“医学牵引、工程支撑、转化创新、临床示范”为理念,整合优势资源建设“医-教-研”一体化平台,未来将形成一个囊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技术、药学与生命科学等教学单位、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灾难医学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机构以及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临床基地的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医学办学格局,打造一条天大特色医学发展之路,支撑天津乃至国家新医学教育与科技综合改革。
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的需求是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医科发展的要求。天津大学医学部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为原则,以开放的视角谋划和探寻人才培养新模式。学部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为首任掌门人,设立“刘瑞恒”医学科学实验班,探索医工复合高端人才的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与天津医科大学探索开展联合培养模式,开设全国首个智能方向医学类本科专业,将于今年招收首批本科生;同时筹备设立多个医学门类新学科和新专业,多角度构建人才培养“高地”。
未来,天津大学医学部将积极会同天津市各大三甲医院共同打造“天津市智慧医疗示范医院”,重点围绕医药研发、疾病诊疗、公共卫生等方面开展新型医疗服务;同时,医学部聚焦“中国脑计划”等重大科技专项,与相关单位合作积极推动“天津脑科学中心”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端智能技术与医学深度融合;此外,天津大学医学部还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合作,在天津市共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云脑中心”,推动海量健康医疗数据融合、共享和产业孵化。
据悉,天津大学对于医科建设的探索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中国创伤医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者刘瑞恒百年前正是从这里走出。1937年,时任校长李书田就已经产生“添设医学院”,“添设医科研究所”的宏伟构想。1978年,天津大学联合天津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前身)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7年,天津大学医学建设加速驶入快车道:相继成立了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灾难医学研究院,并吸引了一批医学专家加盟天大;同年8月,天津大学与天津医科大学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医学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全国首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探索开启共建共管、联合培养的医工融合新模式,携手打造医工结合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与此同时,青霉素结晶新工艺、“妙手”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神工”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陆续诞生。天津大学雄厚的理工科学科实力,以及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方面的科研与工程实力,可以与医药健康相关上、中、下游产业完美结合,对促进医工交叉创新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天津大学医学部成立现场,专家云集、高朋满座。
到场的医学界两院院士有:赫捷、刘昌孝、张伯礼、郑静晨、顾晓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天津市委会主委沈中阳,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教育委员会主任杨庆山,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戴永康,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王建国,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白海力,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姚智,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李庆和,南开大学副校长李靖等嘉宾出席了成立大会。
同时, 近30所医院和研究所的负责人到场见证,其中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武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解放军第464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