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新社:天津大学圆百年“医科梦”

      2018-04-16       

天津大学医学部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为首任“掌门人”。 张道正 摄 

  中新网天津4月15日电 (记者 张道正)4月14日,随着天津大学医学部正式宣告成立,这座有着123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终于圆了自己的“医科梦”。

  天津大学对于医科建设的探索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中国创伤医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者刘瑞恒百年前正是从这里走出。1937年,时任校长李书田就已经产生“添设医学院”,“添设医科研究所”的宏伟构想。1978年,天津大学联合天津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前身)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2017年,天津大学医学建设加速驶入快车道:相继成立了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灾难医学研究院,并吸引了一批医学专家加盟天大;同年8月,天津大学与天津医科大学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医学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全国首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探索开启共建共管、联合培养的医工融合新模式。

  与此同时,青霉素结晶新工艺、“妙手”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神工”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陆续诞生。天津大学雄厚的理工科学科实力,以及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方面的科研与工程实力,可以与医药健康相关上、中、下游产业完美结合,对促进医工交叉创新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看来,“兴医”既是天津大学的历史夙愿又是新时代国家发展新医科的使命召唤。“医学被公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交叉学科领域,建立医学门类板块既是天津大学完善综合性学科布局中至为关键的一环,也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选择。”

  天津大学医学部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为首任“掌门人”。顾晓松认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很多需要依靠工科的基础支撑。新兴学科研究一直是中国医学科技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医工结合发展前景可观,将不断产生新技术、新产品,这些新技术、新产品会为临床上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帮助,为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缓解病痛提供可能。(完)

  中新社:http://dw.chinanews.com/chinanews/content.jsp?id=8491316&classify=zw&pageSize=6&language=chs

(编辑 赵习钧 刁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