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学科建设】天津大学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系列访谈(三)

      2018-07-06       

【学科建设】天津大学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系列访谈(三)

时至今日,国家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首轮建设周期过半,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正式公布,学校召集召开天津大学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工作会,为扩大会议影响,动员全校力量投入到一流大学建设之中,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以“回顾·总结·展望”为主题,对部分校领导、学院、一级学科的负责人及专家进行访谈,以总结问题、分享经验,为天津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思路与指引。

受访者姓名:李克秋(软件工程学科负责人)

陈冠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

胡文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国各地高校已陆续开展和实施“双一流”建设,我国高等教育正掀起新一轮的建设热潮。在“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建设是基础,学科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最主要体现。因此,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一流学科,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路径,也是各学科负责人在学院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和深思的关键所在。那么,在首轮建设周期过半的今天,学科在对天津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的支持中,已经取得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成就?学科的第四轮评估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作为学科负责人,应如何为学校的一流大学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在未来两年里,学科在学校实现一流大学建设总体目标的进程中,需要做哪些重点工作?

【回顾往昔,学科驱动整体提升】

“在过去的两年中,软件工程学科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软件工程学科负责人李克秋表示,“软件工程学科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申报,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联合基金,科学研究实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不断提高生源质量,生源质量完成率名列前茅。并且加大学科的社会服务贡献,面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发挥智库作用。”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陈冠益对学科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过去两年中发表了大量生态环境领域的高水平科研论文与专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奖项;培养了生态环境领域大量的人才;招收了首届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留学生本科班及国际留学生研究生班,为国际留学生专门建设全英文专业,其中部分全英文课程获天津市多个奖项。同时,也与佐治亚理工、南澳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对研究生开展联合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过去的两年里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多项部级科技奖励,科学研究实力得到提升。在服务社会方面,与国外知名研究所和大学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多次组织举办两岸三地及涉外国际研讨会和分论坛,推进国际一流学科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胡文彬同时强调了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成就,“学院一方面以因材施教、强化能力、追求卓越的原则实施‘师昌绪荣誉学位计划’,鼓励原创性基础研究,积极推进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应用技术研究,以一流的科研学术水平,促进一流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造力,发挥高水平人才的领军作用,调动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借力评估,学科拉动全面建设】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已经公布,结合各学科的评估结果分析,三位学科负责人做出了如下总结。

李克秋教授表示,“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软件工程学科被评为A-,在165所参评高校中排名前10%,是天津市该学科最好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得益于学校领导、研究生院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部分学院的鼎力帮助和软件学院学科评估工作组全体成员的认真工作和通力配合。”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A-,排名前10%,与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基本持平。陈冠益教授认为学科的评估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仍需继续努力,巩固优势,提升不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是A-,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在胡文彬教授看来,“学科的整体水平都有所进步,但一些指标的实力相对较弱,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学科建设仍然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

【综合布局,学科推动内涵发展】

国家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首轮建设周期过半,未来2年各学科的重点工作规划,以及为学校的一流大学建设如何作出贡献的问题引起各学科负责人的深思。

三位学科负责人一致认为:一方面,各学科需要落实人才计划,紧抓高水平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方向、结构与各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相吻合,形成有利于学科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梯队。并通过职称和考评体系改革,打破学科壁垒和行政壁垒,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同时,通过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拔尖人才的引育,加强相关领域团队融合,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另一方面,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和战略需求,加速推动国家级支撑平台的建设,提升研究实力。同时,加强科研管理及激励机制,建设学科交叉发展平台,切实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并不断拓展国际学术交流空间,开展国际最前沿课题的探索研究,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学科负责人需要总揽学科的整体发展,李克秋教授分析软件工程学科发展时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科要立足产业发展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设置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贯彻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为学生实习实践搭建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提升国际化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全英文课程体系和留学生培养模式;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软件工程学科要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建立产学研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成果转化。”

“作为学科负责人在建设一流学科问题上责无旁贷。”陈冠益教授坦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关键是要针对我们当前学科的情况找出‘短板’,强化‘长板’,比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目前在具有国家级称号的人才方面相对短缺,因此在未来几年我们将重点围绕高级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开展系列工作,争取在这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另外,国家级的科研平台也是本学科的工作重点。”学科建设是一个群体建设,需要综合运用评估结果,狠抓学科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研创新质量,强化学科的特色发展。

胡文彬教授则将工作发展之重放在了“人才培养”上,他强调双一流发展要强化人才培养学科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将选择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空天海洋四个领域为突破口,构建面向‘新经济’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培养向‘行业化’适当转型。推动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全英文授课的比重,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过程把控。”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是今后建设中的另一个重点,胡文彬教授指出“学科将采取引进与派出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先进材料与制造的产业化技术平台。”

(编辑赵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