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报特稿】“聚焦两会” 天大代表助力国家建设 递交提案建言献策

      2019-03-27       

编者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3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我校4位两会代表委员认真履职,参政议政,踊跃发言并积极递交提案,为国家发展建设出谋划策。我校代表委员提案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安全、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准扶贫、教育及民生等多个领域,并受到了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20余家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采访报道,引起社会较大反响。本报特推出“聚焦两会”专版,撷取了4位代表委员的部分提案和建议,以飨读者。


ACC8D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李家俊

李家俊代表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多方面建议,接受了新华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不动摇——从天津代表团开放日看天津经济;《光明日报》:加强人工智能安全的顶层设计,为青年一代铸魂立心;《科技日报》:尽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体系,重视AI换脸背后的伦理隐忧;《中国教育报》:尽快储备生物安全优秀人才,找准着力点,强壮本科教育;《中国青年报》:科研经费“包干制”也要警惕成为创收捷径;《中国经济时报》:人工智能发展要与风险防范并行;《中国科学报》: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天津日报》:天津如何跑出创新“加速度”── 天津代表委员热议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建好天大雄安创新研究院 打造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北京日报》《河北日报》同载);《今晚报》:建设天大雄安创新研究院,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服务国家战略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天大启动“登峰计划”“支撑计划”,天大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全育人” 试点本研贯通人才培养等媒体采访报道。

建议一:加强人工智能安全顶层设计,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针对人工智能发展要与风险防范并行,李家俊建议,应构建科学良善的立法规范、健全精准务实的政策支撑、培塑多维立体的伦理规约、升级全流程安全防控等体系,并进一步激活优秀人才的智力支撑效能。

他指出,应加强人工智能安全顶层设计,强化国家层面的科学设计和统筹布局,建立配套的人工智能规范体系,将人工智能相关立法列入立法规划。他建议,由相关方面牵头,组织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人工智能伦理章程》,设置人工智能的伦理框架、道德准则;做好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伦理审查,从技术层面做好人工智能的道德预设;组建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对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职业规范进行监督指导,并从制度上为人工智能研发明确禁区、划定边界、树立底线;提升人工智能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可预测性,强化人机互动间的反馈信度、理解精度和执行效度,维护健康有序的人机关系。他还建议,国家要加大对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智能产业研究院,为京津冀智能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和成果转化搭建平台。为进一步增强我国人工智能竞争力,他建议,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紧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和语音识别等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保障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有效供给;强化企业在技术研发中主导作用,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或依托产学研结合,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建议二: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

李家俊指出,我国亟须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构建系统的国家生物安全体系,有效防范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面临的生物威胁。他建议,加快生物安全战略布局,强化生物监测与预警能力建设;强化健全生物安全监管制度,实现发展与管控协同发展;完善生物安全法律和政策,保障生物科技健康发展;持续推动生物军控多边主义;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他建议,国家在立法层面对涉及前沿生物技术领域的行为应进行统一规范,加强建立生物安全监管制度;建立中央和基层二级伦理审查机制,由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制定统一的伦理审查章程及相应操作规范,实行长效跟踪审查程序,开展定期报告与不定期审查,对违规行为及时终止并采取惩罚措施。

李家俊还建议,要尽快储备生物安全优秀人才、加强生物安全学术研究、提高全民生物安全意识。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在高水平大学设立生物安全相关专业,开设生物安全相关课程;加强国家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把生物安全防控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加大生物安全科研投入与攻关力度,并建立相应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生物安全意识等。

建议三:推进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政策。

李家俊认为,推动天津自主创新,要明确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需求。他建议,面向京津冀地区,建立实体性企业、即高校、院所、金融、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未来产业技术创新机构,打破产学研壁垒,集成优势资源,瞄准未来产业做好布局、研发等工作。他还建议,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吸引青年人才保障体系建设,从生活条件、子女安置、医疗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建议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天大雄安创新研究院。

李家俊指出,天大全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考察天津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主动融入、做好服务,已成立了“天津大学雄安创新研究院”。他表示,天大今年将推动同雄安新区全面战略合作深化,发挥学科优势,做好科技项目服务;引导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向新区集聚,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

建议五:抓好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谈到筑牢课堂育人主阵地时,李家俊介绍,天大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组成授课小组,课前收集学生关注热点,课上讲授中注重问题导向,课下进行专题讨论,该举措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谈到拓展文化育人新载体时,他表示,天大师生通过快闪的方式,共唱《我和我的祖国》,这样形式新颖、生动的思想教育方式很受师生欢迎。李家俊指出,“有人把现在的大学生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更喜欢在网上获取信息、表达想法、开展交流,为此,我们既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又要研究如何在网上与青年对话,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在谈到搭建实践育人大平台时,李家俊介绍了天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情况。


BCAD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大学副校长、化工学院教授 张凤宝

张凤宝在两会期间提交了的提案主要涵盖人工智能、京津冀一体化等问题,并接受了《科技日报》:委员建议设立国产疫苗追溯体系,《光明日报》: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在新时代建功立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教研融合 中外融通——全国政协委员共话高教改革等媒体采访报道。

提案一:关于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针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对算法侧重有余,而数据和算力部分相对薄弱;理论和科研偏重有余,而应用和实践相对不足的问题,张凤宝建议,要注重引导人工智能的算法和科研人才培养,研究型大学提高对数学、统计学要求,在成果审核和经费分配上侧重对基础理论的投入;增强数据工程师类的人才培养力度,在教学型普通高校中设置交叉学科,在传统学科中增设人工智能知识基础类课程,教学工作中注重与具体应用的对接;加强对算力部分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力量投入,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增加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并行计算等核心课程的课时和比重,在研究生教育中增加招生数量并提供专项奖学金资助,在科研活动中,提高此类论文成果的比重并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培养多层次、多种类与人工智能产业化配套的劳动力队伍,发展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增加相关从业人员的数量和产能。

提案二:关于京津冀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建议。

张凤宝指出,如何实现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是构建区域现代综合交通网和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关键所在。他建议,注重换乘设计,车站换乘设施的设计应追求精细化,尽量缩短换乘时间,快速、高效地集散乘客;票制票价一体化,成立统一的运营管理协调部门,实现城际铁路和地铁的一卡通服务;信息服务一体化,建立综合而智能的信息发布与引导系统,将轨道、公交、火车、飞机等多种交通方式信息统一发布,为乘客出行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来源;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思想归于一点,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换乘思想,尽量缩短换乘时间。

提案三:关于京津冀地区农村清洁取暖的建议。

张凤宝指出,当前农村清洁取暖存在“煤改燃”“煤改电”居多,利用再生能源少;“煤改燃”缺乏系统规划,管线铺设安全隐患多;“煤改电”大多为空气源热泵,只取暖、不制冷、电耗高。他建议,农村住房应推广绿色节能技术,使用新工艺、新节能保温材料,有效降低热损耗;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利用与推广,对于较适宜使用地源热泵技术的京津冀地区加大推广力度;开发针对农村小户型的高效热泵产品;供热与制冷统筹考虑,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可解决老百姓冬夏的双层需求,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8F19D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委员,天大化工学院先进纳米技术中心主任 刘昌俊

刘昌俊委员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包括完善城市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加快精准扶贫等内容的提案,接受了“北方网”:让共享单车物尽其用;《中国青年报》:中国紧紧瞄准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中国教育报》:突破“卡脖子”技术 高校如何发力;《中国科学报》:完善法规 促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等媒体的采访报道。

提案一:关于改善以共享单车为龙头的城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议。

刘昌俊指出,共享单车正日益成为百姓出行的重要选择,但仍存在自行车专用道不足、停放车位不足、相关管理模式及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问题。他建议, 国家应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使用、管理共享单车;落实企业产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与企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相互沟通机制;将共享单车纳入“公交都市”发展规划,加快城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设置车辆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来规范自行车停车点位设置,探索智能立体车库等新型停放方式。

提案二:关于在老少边地区增设教育部直属高校、加快教育精准扶贫步伐的建议。

老少边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地方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刘昌俊提出,为将教育精准扶贫落于实处,本地培养应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他建议,高度重视在老少边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教育部、财政部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至少设立一至两所完全归属教育部的高等学校,将已实施省部共建、部省合建的相关高校先行直接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老少边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建设,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提案三:关于加快酒企走出去建议。

我国白酒行业存在竞争激烈、品牌意识差、缺乏科技创新、适应国际市场能力差、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刘昌俊指出,我国白酒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是解决上述相关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他建议,重视白酒行业“走出去”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将白酒国际化作为实施“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白酒产业国际化发展中长期规划,研究、制定与国际化相适应的标准、规范、鉴定方法;加强引导,促进企业加强品牌意识,加大白酒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强市场、行业规范,倡导有序竞争,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制定政策鼓励白酒产业科技创新,针对不同人种、不同国别地区,开发与之相适应的白酒产品。


18DBA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大经管学部教授、国际工程管理学院院长 张水波

张水波在两会期间提交的提案涵盖推进高等教育课程设计,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并接受了《经济参考报》:开拓高质量增长点 “一带一路”向纵深推进;《科技日报》:服务“一带一路” 高校教学亟待供给侧改革;《中国教育报》: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等媒体采访报道。

提案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等教育专业和课程设计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2018年,张水波通过对我国承担“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重任的有代表性的29家大型国际工程集团公司进行调研时发现,“具有家国情怀的熟悉基础设施国际化经营规律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被多家单位列为最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此外,“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过程十分复杂,涉及技术、经济等专业知识,要想建设好这些基础设施,具有国际化视野、家国情怀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必不可少。

为此他建议:(1)改进相关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增加“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专业知识。其中涉及的相关专业包括:路桥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储运工程、海洋工程、工程管理等,在此类工科专业中增加一些通识经济管理和跨文化课程,并强化英文教学,在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专业中,增加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和运营方面的课程。

2)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面,设置“‘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经营”二级学科,培养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

(3)在具备条件的高校,增设“全球工程经营”或“‘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经营”本科专业,并聘请长期从事国际工程一线管理的资深业界人士担任老师,在办学方式上,可与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央企等合作,采用“3+1”联合培养方式,快速为企业培养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

(4)鼓励和引导高校培养“‘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工程管理与基础设施运营”等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工程硕士。

(5)适当增设相关“小语种”专业,以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方及通用语言需求。

(6)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为企业开展“‘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管理”高端培训。

(本版部分文字由统战部提供 刊登于2019年3月30日《天津大学报》第四版 责任编辑 彭莉 学生编辑 尹艺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