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报特稿】立德树人:天大宣传思想文化会议发言集萃

      2019-04-14       

化工学院: 加强队伍建设 做好育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化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在队伍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实效。

在提升政治意识上下功夫

打铁还需自身硬。学院党委充分认识到抓好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坚持把讲政治作为队伍建设的首要标准,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每月党委会对近期全院师生思想动态进行分析研判,在重大时间节点做好师生思想引领,对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同时,学院高度重视提升宣传思想队伍的政治素质,每月组织集体学习、主题党课、理论辅导, 2018年组织了多场理论辅导报告,还组织了部分党员赴红旗渠、延安、兰考等地开展系列培训,有效提升了队伍的政治意识,强化了政治责任。

在加强能力建设上下功夫

学院加强培训和交流,努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学院党委开办了12期“学工发展论坛”,邀请前辈和同行来学院交流经验;2018年组织召开首届Chem-E-Car思政论坛,邀请6所高校同仁来校交流研讨;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工党支部书记论坛,全体书记和辅导员对党建工作进行研讨;学院每名辅导员参与讲授党史及十九大精神两大主题党课。为此,学院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不断掌握新知识、增强新本领,切实提高了能力和水平。2018年度学院2人获评“天津大学十佳辅导员”,12人获评优秀辅导员。

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院党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创新机制来保持队伍建设的活力:2018年提出了“4+2+1”加强教工党员教育的新模式,被写入天津市委组织部相关文件宣传推广;规范班主任工作制度,在2018级新生中首次配备个人专业导师,聘请专业教师任兼职团干部,聘请马院青年教师任思政班主任,不断壮大队伍,发挥育人合力。

在建强平台阵地上下功夫

网络时代,新媒体平台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占领网络这一重要阵地,近年来在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专题推送,学生工作团队运营10个官微,有7名辅导员开设个人公众号,“95后”辅导员赵书航创建了“辅导员小赵”微信公众平台,文章累计阅读量15万+,产生了广泛影响。


建工学院:爱满天下 乐育英才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工学院努力营造“热心育人、醉心学术、苦练绝活、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遵循“办学校就是办氛围”的办学规律,着力做好文化建设工作。

以“九个坚持”为引导

注重使命引领

抓实支部,树立榜样 学院发挥好“双带头人”的头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水利水电第二党支部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教育部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支部书记受邀为教育部直属机关基层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班进行经验分享。2018年11月,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来津调研,专程考察了该工作室,给予充分肯定,双带头人支部建设情况获多家媒体报道。

家国情怀,一生践行 学院向师生发出了“建设祖国永远向前进,家国情怀一生来践行”的倡议;组织师生党员赴延安和红旗渠开展专题实践活动;举办“新青年文化节”和“校园工程师节”;建设网上宣传阵地,“师者说”讲述“厉害了我的工程我的国”,“青马说”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校友说”在各行各业召唤优秀学子,在学生头脑中“做工程”、心田上“做绿化”。党委书记讲授“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主题党课,用2位校友坚守青藏高原30年的故事,诠释“天大人”的家国情怀。

做好一流学院

一流学科文化建设

喜闻乐见、润物无声 学院注重涵养优秀大学文化,建设温馨怡人的校园环境,在楼宇中建设院史展览和文化宣传专栏,在学生宿舍建设文化长廊和海棠书屋,建设“大海职工之家”;热心校友争相捐赠图书和咖啡,支持举办学术讲座,师生“下午茶”。

师德为先、永贵传承 倡导“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举办“全员育人工作论坛”,践行“世界一流从班级做起”;开展 “课是天大的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凝炼传承“热心育人、醉心学术、苦练绝活、团结和谐”的建工特色文化。

构建“建功立业”

特色文化育人体系

总结回顾百廿余年办学历史,做好文化传承创新 学院出版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工程学门绵亘图录》,为大川之舟楫、作济世之栋梁。原创诗歌《海棠花开的日子》铭记着高山水长的母校师生情谊,激励着一届届建工学子追逐梦想,建功立业。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科学前沿,服务重大工程,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学院在“施工仿真”“泄洪振动”“海底管道”等领域科技研发居世界第一,发挥了学科引领作用。

劳力劳心,创造之母 陶行知提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补齐“劳动”环节的短板,学院开展了“劳动最光荣”的主题实践活动。

建工学院将继续发挥大学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优化院风学风,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做好文化建设


经管学部:

探索育人体系 培育高素质人才

经管学部党委坚持“以学部使命为引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实践育人融入各个环节,搭建多元化平台,形成特色育人模式,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强化理想信念

建设常态化育人平台

学部党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思想动态调研,针对新时代学生特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搭建常态化实践育人平台。

以党班团建设为抓手,引导学生勇担使命 学部每年组织活动120余场,不断创新实践载体,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获评“全国学生党支部特色微党课”“全国活力团支部”“天津市教育系统最佳党日”等。

搭建“经历信仰”教育体系,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学部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明史励志笃行,连续3年开展纪念五四主题活动,得到央视、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完善教育体系

建设社会育人平台

学部平均每年派出近百支实践队,参与实践学生500余人,实践足迹遍布全国20余省市。

引导学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坚定青春志向 学部结合工管领域专业特色开展国内外主题实践,足迹遍及7省市18座城市、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国家斯里兰卡等地,为国家战略布局提供重要借鉴。

促进学生在调研走访中增进青年认知 Chars实践队开展“天津居民家庭结构和生命历程调查”专项调研,走遍天津44个社区,访问1733户家庭,发放9700多份调查问卷,33000多条联系记录,为我国社会经济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筑梦匠心实践队寻访近百位传统手工艺人,探访制造业工厂20余家,形成8万余字调研报告,让工匠精神真正得以传承。

鼓励学生在教育帮扶中播种青春梦想 学部连续五年扎根云南凤羽开展支教活动,累计帮扶300余名留守儿童,合计捐资240万元建设“爱心屋”“梦想教室”,《中国青年报》连续4年对该项目进行报道;在4省市推广建立8间“梦想教室”,参加实践的学生感触越来越深;获“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等荣誉,受到多家媒体报道。

发挥主体作用

建设多维度育人平台

学部构建多维度实践育人平台,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中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构建分类别专业实践体系,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学部为学生配备业界导师,搭建职业认识与专业实践平台;累计聘任业界导师110余名,开展职业相关活动120余场,开展品茗论道、实验室文化建设等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构建多层次社团实践体系,提升学生领导力 学部建设职能类、兴趣类、专业类社团17个,选树经管榜样,领航学生成长;开拓第二课堂实践渠道,开设8门课外实践课程,3172名学生获得课外学分;斩获“百人会英才奖”“十佳杰出青年”等奖项。

学部多年来已建成支教帮扶基地、公益单位、社区、爱国主义基地等30余个,实践育人成果得到教育部网站报道。



天津大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会场



自动化学院:

抓牢建强学院班主任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自动化学院近年来充分发挥学生班主任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在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取得较好成效。

统一认识

深刻领会“立德树人”

“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事关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事。”学院统一认识,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内涵,在“三全”育人中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好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核心关键作用,上下齐心合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院要求每位教师不仅要善于教书,还要懂得如何育人,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理清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同心合力、共同育人的局面。

锐意改革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学院自2014年始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并按照高校思政会议精神和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反复修订,对班主任的选聘与配备、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管理与考核、待遇与奖惩均作出明确规定。理清班主任职责定位与辅导员的分工,突出专业优势,与教学绩效奖励和职称评聘挂钩,调动班主任积极性。

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是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的延伸,从学生的学业入手,以课程为载体,体现的是师生关系;辅导员针对学生全方位的管理,以活动为载体,体现的是朋友关系。发力点不同,最终都要汇聚到“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上来。

多方推动

认真落实制度要求

学院严把班主任思政水平和专业技能关,选聘“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担任。聘用考核都进行公示,对不合格的,敢亮黄牌,及时帮扶指导。

学院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制作《班主任手册》,规范工作流程;定期开展培训交流,邀请经验丰富教师传授经验;辅导员定期反馈学生情况,推动班干部主动联系班主任;开展“我和班主任的点滴”征文活动,选出24篇优秀作品在微信公众号推送。

全员育人

工作成效初步显现

通过聘用考核机制,班主任的整体工作意识和工作频率都显著提升,深入宿舍、开会、谈话、与家长交流频次大幅提升,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座谈会上,不少班主任还提出了培训的要求,希望提升个人的工作水平。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合作更加密切,成为反馈学生情况和意见的又一重要通道。此外,班主任还积极参与团日活动、诚信教育、奖学金评比、指导科创竞赛等,与辅导员携手共同开展思政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学院党委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和强化对承担班主任工作教师的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进一步动员知名教授承担起班主任的工作;不断探索可操作、可持续的考核评价机制。


海洋学院: 培养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新人

天大海洋学院党委面向海洋强国建设战略大力开展海洋特色“课程思政”建设,以家国情怀教育为引领,着力培养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新人。

推进党建与

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海洋学院目前通过教学验收教师仅20人,但开设了32门本科课,20门研究生课,教师教学压力较大。学院党委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以“全员参与”“全流程控制”“持续改进”“党建与中心工作相统一”为原则,借鉴《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构建专业化、标准化、体系化、协同化的新型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推动中心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在第一课堂的“课程思政”建设试点中,保障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开展特色“课程思政”

打通第一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抓“关键” 学院遴选了4门学科基础与专业类课程作为2018年“课程思政”建设试点项目,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通过识别管理和监督评价,形成对“思政进课程”的过程控制和效果监督。

中间环节抓“通识” 学院聘请国家主要涉海机构的8位专家联合授课,打造了一二课堂贯通融合的“新工科”通识教育课《现代海洋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和价值观。

第二课堂抓“思想” 学院开设“海洋时政大讲堂”“智慧海洋大讲堂”,先后邀请9位院士、将领、海洋智库专家为学生带来“思想盛筵”,打造“专业+思政”典型课程,构建思想、时政、专业和文化传播高地。

探索党建工作融入

中心工作有效途径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心在谋划 2018年学院党委出台了《海洋学院党建工作要点》,将“课程思政”作为学院党建的重点工作,对“课程思政”进行统筹设计,使其快速融入中心工作。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 学院党委着力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推出“课程思政”试点项目,2018年有4名青年教师获学校教学竞赛奖,1人获天津市高校教学竞赛奖。

“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 学院按照“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基本理念,做好“三个聚焦”,即聚焦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聚焦学习成果和听课效果,聚焦教学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学生们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海洋学院将不断改进现有体系,做好“课程思政”,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继续向纵深发展。

(本版稿件为天津大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发言摘要 刊登于2019年4月15日《天津大学报》第四版 责任编辑 李丹 学生编辑 尹艺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