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谭硕 摄影 唐蒙 王紫尧)4月17日上午,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干细胞研究所血液项目主任Daniel G. Tenen,病理系副教授、附属医院输血科副主任Li Chai应邀来访天大。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副校长元英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振以及学校相关教师代表会见Tenen教授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学术合作进行了对话交流。

李家俊代表天津大学对Tenen教授一行来校访问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及优势学科,特别是天津大学在新工科、新医科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李家俊表示,植根于天津大学多学科交叉和理工科优势的强大基础,学校医学学科的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希望两校依托各自学科特色,进一步拓展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实质性学术合作与交流。
Tenen教授简要介绍了哈佛大学医学院在学生培养、学科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中美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交流频繁,他期待通过此次会晤,双方能在师生互访、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等领域搭建更广阔的合作平台。

会晤后,Tenen教授一行出席在卫津路校区举办的哈佛-天津生物医学合作研讨会。研讨会由元英进主持,张振首先就天津大学师资力量、学生规模、教学科研实力及国际化发展等各方面内容向各位专家做了详细介绍。随后,两位教授与来自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医学部及附属医院的专家代表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Tenen教授以“KATs, SPEARs, HSCs, and weird RNA biology.”为题,介绍了非编码RNA在造血干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基因调控因子对于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

Li Chai副教授以“Targeting Transcriptional Addiction to SALL4 in Cancer”为题,介绍了靶向SALL4介导的癌症转录成瘾,系统讲解了SALL4基因在胚胎期和癌症中的表达机制,以及如何筛选小分子药物以抑制其在癌细胞中的表达。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谢泽雄副教授,详细讲解了自主设计合成5号酿酒酵母环状染色体进行基因组重排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探索环形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模型。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吴毅副教授,介绍了基因组重排技术 SCRaMbLE系统在体外、跨物种和多轮进化中的应用,其开发的基于混菌PCRtag的缺陷定位技术填补了合成基因组学在缺陷定位领域的空白。

天津大学天津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杨强,讲解了带软骨钙化层的软骨支架复合ADSC在体内外对再生软骨组织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其该复合材料可以令兔子软骨再生,并且对骨强度和质量都没有明显影响。

天津大学医学部教授刘哲介绍了光/声介导的肿瘤无创诊疗策略,通过合成含有药物的磁性微泡,随后将治疗药物加载到肿瘤血管系统,并利用光/生介导定位释放药物。
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冰、天津大学海河医院基础医学部主任陈怀永、天津大学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詹江华、天津大学胸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研究员赵莉莉,天津大学医学部教师赵飞、谭硕、乔欢欢等出席研讨会。
(编辑 张华 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