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首届空天科技节正式启动

      2019-04-25       

本站讯(通讯员 辛科霆)4月24日下午,天津大学首届空天科技节启动仪式在北洋园校区大通学生中心A区举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空间实验室系统总指挥、天津大学1994届校友何宇,校党委副书记雷鸣,77级校友代表刘铁根、张侃,以及校团委、校友与基金事务处、微电子学院等相关部门同志出席启动仪式。

    雷鸣代表学校向空天科技节的启动表示祝贺,何宇校友为现场学子带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设计与实施”的专题讲座,结合从事载人航天器研制工作二十五年的经历,向大家讲述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我国空间站工程的未来展望,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2017年,一批77、78级的校友们在纪念入学40周年之际,自发成立“天津大学空天工程俱乐部”,并推动891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天津大学星”。在校友们的倡议下,学校将每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确立为“天津大学空天科技节”启动日,开启为期一周的空天科技系列活动,为同学们参与空天科技领域学习、研究提供平台,推动空天科学与工程事业持续发展。

据悉,天大人的“追星梦”,可以追溯到1895年。在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上,“天文学”赫然其列,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活塞式飞机发动机,培养了“两弹一星功勋”吴自良院士。直到今天,天津大学“追星”的脚步也从未停歇。航空航天研究院于2008年复建,开展航空发动机及推进系统设计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工作;学校与国家天文台合作,共同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天文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在轨脑-机技术测试系统”开启人类史上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光纤力热复合传感技术在太空为航天器设备正常运转“站岗放哨”,定制软件系统在南极内陆冰盖之巅守护着AST3巡天望远镜瞭望深空,无数的天大人奋斗在祖国航天事业的第一线。天津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将继续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空天科学与工程建设和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 张华 王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