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做客北洋大讲堂

      2019-04-21       

本站讯(通讯员 刘俊卿 姚传志 曾彦清)2019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教授做客北洋大讲堂,为我校师生讲述“文物保护是什么”。来自建筑学院、自动化学院的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报告。

报告会上,刘曙光教授从文物资源的五大特点、国家文物管理体系、我国文物工作现状、当今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首先,刘曙光教授通过翔实的数据总结了我国当今文物资源的五大特点:一、“本土化”是我国文物资源最突出的特点,在我国各大博物馆中很少有外国的文物出现;二、文物的“国有化”及国家主导的文物保护是中国文物制度最大的特点;三、在我国现有的文物中古建筑、古墓葬和古遗址占绝大多数,这与我国历史的厚葬传统有关;四、我国馆藏文物的数量高达1.08亿件,但是其中珍贵文物仅占6.02%,所以我国文物总量看似不少,优质资源却不多;五、由于中国文物保护工作开展较晚,导致中国文物流失严重。随后,他又分别阐述了国家文物管理体系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他强调,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最后,他从政治、国计民生和发展机遇三个方面阐述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文物保护事关教化和教养,是高尚情怀,更是一场艰苦的斗争。

报告会前,我校在会议楼贵宾室还举行了刘曙光教授的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相关同志及校党委副书记雷鸣,人文社科处处长、文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俊艳,海洋学院党委书记凌国维等参加了活动。雷鸣副书记对刘曙光教授的加盟表示了热烈欢迎,高度评价了刘曙光教授的学术成就和对天津大学科学研究、学生实践等相关工作的支持,并希望刘曙光教授未来继续加强与天津大学海洋学科、建筑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联系与支持。刘曙光教授表示,天津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承载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辉煌历史,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希望未来能够对天津大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焦德芳 吴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