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遗产日主题活动

      2019-06-10       

本站讯 芒种时节,清风细雨。北洋书院,青藤依依。在第十四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6日上午,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联合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天津大学团委,以“亲近·体验·热爱——我们为什么要过遗产日?”为主题,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以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丰富的展馆作为师生共度遗产日的平台,活动期间,冯研院面向所有天大师生开放。8时30分起,300余名师生分三个批次陆续步入这所天大最美学院的大门,师生们通过参观学习、互动交流和文化体验,加深了对遗产日内涵的正确认识,也强化了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内在行动。

冯骥才先生作为遗产日的最早发起者,早在世纪之交,就提出希望中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文化遗产日的概念。在冯骥才先生看来,遗产日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共同的节日。因此,他积极倡导大家要在生活中去学习传统文化,通过亲近和体验获得饱满、立体的文化自觉,用美的方式去感受生活。

冯骥才先生也是“行动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2002年,他发起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小到羹勺,大到传统村落”,冯先生率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员、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师生以及所有关心民间文化的志愿者们,对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彻底的、拉网式的普查与抢救。自此之后,冯先生便深陷文化遗产保护的漩涡之中,并在漩涡里一边陷落,一边升腾。

在冯先生上述理念的引领下,本次活动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阳光盒子正式拉开帷幕。“亲近·体验·热爱——我们为什么要过遗产日”的大幅活动展板横亘在台阶上,后方的民间手工艺品布老虎雄壮威武,与本次活动主题相得益彰。

在热情洋溢的氛围里,冯研院教研部主任、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副所长郭平、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坤以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娇分别从遗产日理念、年画遗产保护和传统村落保护三个角度进行主题宣讲,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冯骥才先生和冯研院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

活动期间,天津大学首屈一纸工作室、新竹书画社、工笔重彩协会3个大学生社团入驻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阳光盒子,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惟妙惟肖的纸塑作品、典雅大气的工笔重彩绘画、古朴雅致的篆体书法吸引了大批师生驻足观看以及拍照留念。广大师生在社团成员的指导下,现场学习制作纸塑作品,或学习传统书法、绘画,文化热情被极大激发。部分师生更是将参观体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积极拍摄成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进行分享,“天大冯研院”“遗产日”“亲近、体验、热爱民间文化遗产”成为多数优秀短视频的主题。

活动现场除了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文化气息浓厚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北洋美术馆、大树画馆、年画馆等展馆也向广大师生敞开了大门。各大展馆内有专职人员负责讲解,广大师生分散在一个个展厅,认真观摩,亲近每一张文化遗产抢救图片,每一个民间文化藏品,久久不忍离去。

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放映厅,宽阔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冯骥才先生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短片,现场座无虚席。师生们无不被冯骥才先生高尚的文化保护情怀和自觉的文化保护行动所感染。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互动环节。活动结束,留言簿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文字。广大师生纷纷倾诉参观感受,或为文化遗产保护建言献策,拳拳之情令人感动。

(编辑 焦德芳 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