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救在身边·第一目击者”双百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2019-06-01       

本站讯(通讯员 武镇龙)2019年5月30日上午,由灾难医学研究院主办、校医院协办的创建和谐校园——“救在身边·第一目击者”双百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体育场前广场隆重举行。双百公益活动将在6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由灾难医学研究院与校医院义务培训100名老师和100名学生,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

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刘宁,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医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医学部执行主任明东,小幼医工作部党委书记、部长赵翠云,学工部副部长柳丰林,人事处副处长元芳芳,研究生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卢铮松,校医院院长张长福,灾难医学研究院院长侯世科、副院长樊毫军以及校机关教职工代表、灾难医学研究院全体教工和校医院工作人员共同参加了活动。

侯世科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心脏猝死人数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约为万分之四,每年大约有54.4万人发生心脏猝死。灾难医学研究院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组织这次公益活动是为了传播专业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范意识,服务天大一家人。

张长福表示,灾难医学研究院骨干力量来自中国国际救援队和武警部队,师资力量雄厚,并具有多次重大应急任务的实践救援经验。校医院本职为天大人提供健康服务,也有很强的医疗保障队伍,此次双方合作意义重大,预祝合作圆满成功。

明东代表医科办与医学部,对机关各部门和校医院为开展此项活动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在心脏骤停的多发季,灾难医学研究院举办这次活动,旨在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次学习机会,掌握技能,传播爱心,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天大力量。

刘宁祝贺本次公益活动启动仪式的顺利举办,对侯世科团队为此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他分析了心肺复苏技术在欧美国家的普及率及我国紧急救护技术现状,并指出我校也曾经出现过大学生突发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为了拯救生命、抓住4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工作刻不容缓。他希望各部门高度重视,动员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加培训。

启动仪式结束后,灾难医学研究院培训部主任范斌带领专业培训人员为大家现场授课,众多参与者在模拟人身上进行了心肺复苏的互动体验。

双百公益活动得到了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医院、医学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本公益活动将通过现场讲解、实际操作等方式,普及急救理念,让学校更多教职工和学生学会心肺复苏技术,进一步提升师生的自救互救能力,发挥第一目击者的作用,共同为创建和谐校园、健康校园助力增能。

据悉,在心脏停跳后4分钟内进行复苏操作,有一半的几率可被救活,这一时间段被称为“黄金4分钟”,而心脏停跳超过4-6分钟,患者的大脑皮层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发生心跳骤停时,必须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才能减少严重并发症。

(编辑 焦德芳 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