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天津大学坚持聚焦国际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夯实一流大学建设的根基。
1型糖尿病是困扰全球患者的慢性代谢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每天定时注射胰岛素,目前尚无根治手段。
最近,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化工系张雷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免疫屏蔽”水凝胶材料,有了它就可以构建“人造胰岛”。实验中,能使小鼠血糖在两天内快速降到正常水平,并能稳定维持至少150天。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化工系系主任张雷:我们这个“人造胰岛”,它可以动态响应患者体内的血糖,它可以当血糖高的时候分泌胰岛素,然后血糖低或者正常的时候,不分泌胰岛素,仿佛就让病人有了一个新的胰岛。
张雷教授介绍,“人造胰岛”就相当于是为胰岛细胞穿上一层“隐身衣”,这当中,关键就是新型水凝胶材料。其实,团队很早就有研发这款材料的设想。但实验过程时间长、成本高、实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聚焦科技前沿,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近年来,天津大学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起倍增计划,给予科研团队资金支持,这让课题组消除了顾虑,开始研发,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个过程历时了近五年。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化工系助理教授杨静:我们针对的是一些动物类,这个动物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状况,那这样的话我们整个实验就可能会失败,所以这个周期是非常长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天津大学2015级博士生张嘉敏:大概四年的时间,才能把这个实验完全地做出来,如果四年不能把这个论文及时发出来的话,我可能就会延期毕业,虽然它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还是想要去把这个实验完成。
就这样,课题组最终提出“平衡电荷抗污原理”,并经过不断的实验和反复优化,成功研发出新型水凝胶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也在国际权威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发表,并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
为了鼓励更多像张雷教授团队研发出新成果,天津大学实施北洋学者计划,遴选出青年骨干教师,通过给予岗位津贴和科研个性化支持方案,引导他们“甘于坐冷板凳”,在基础研究层面“难点”潜心钻研。
天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崔振铎:2019年我们要在校内完成,十大科技前沿领域的遴选,确定出来这样十个重点需要支持的研究方向,这个都是基础研究的,当然学校也会出台配套的政策,也会提供相应的条件,来保证这些老师能够安心的或者是潜心的从事基础研究。
接下来,天津大学还将营造适合基础研究的氛围,推动科研评价改革,以及保证科研人员条件等政策,让基础研究成为夯实一流大学建设的根基。
天津新闻: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9/06/26/037389911.shtml?_oid=oX6ro0eoTYu7Onye4VUKLfbmQyUU&_l=1&_c=&userId=null&sourceAppId=undefined&newsId=null&appId=null&state=
(编辑 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