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代表王春慧在天津大学2019届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发言
本站讯(摄影 唐蒙 刘延俊)
尊敬的李书记、金校长,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这个盛会。首先为在座的同学们送上我最诚挚的祝贺。天大,是百年名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一流的学术科研水平,培养了众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大家和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同学们能够在这里完成学业,取得学位,很不容易,明天你们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人生更广阔的舞台,祝福你们未来的人生一路高歌、前程似锦!
我是2013年进入天津大学攻读工程博士学位的,也很荣幸在2017年成为天津大学首个毕业的工程博士。93年我进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工作,主要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的研究工作,一直以来,航天员中心,包括我本人,与天大的很多院系、老师有着诸多型号产品、课题和学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合作愉快而深入,从航天特因环境下航天员能力特性研究,到先进的航天在轨测试与评估技术研发等,天津大学为我国载人航天历次飞行任务都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特别是我的导师明东教授,他带领团队与我们中心共同研发建立了我国首个空间脑机交互技术试验系统,并在天宫二号飞行飞行任务中首次成功完成了在轨试验。就在今年,我的硕士研究生也在咱们天大精仪学院完成了联合培养的,在明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取得了高水平科研成果。天大严谨的教风、学风、研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在这里学习熏陶、成长进步,这是我们所有天大学子的幸运和骄傲。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途,那我相比你们也只是先出发了几年。不过,既然我已经多走了些路,肩上似乎也自然有了提醒后来者的责任,关于你们未来的征程也忍不住想多聊几句。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当年我与你们一样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向往、充满期待,进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工作,我赶上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赶上了中国载人航天快速发展的20多年,从神舟五号杨利伟的首次飞天,到天宫二号任务景海鹏和陈东的33天在轨飞行,我亲历了历次任务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也更深刻领悟并践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是我的工作领域,它培养我、锻炼我、提升我,同时,更是提供了展现我能力、体现我价值、实现我理想的巨大舞台。干载人航天很苦很累,压力也大,我选择一直坚守在这个地方,不是因为我有多高尚,而是因为我珍惜我所在的国家、我所处的时代为我搭建的这样一个舞台,我真诚地渴望在这个舞台上演好我的角色。学弟学妹们,你们大多数人也许并没有跟我选择同一个舞台,但我还想说,舞台无大小,人生的分量却有高下。你们有比我们那个时代好得多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有比我们更加宽广的全球视野、知识储备和未来选择,未来也面临比我们更激烈的竞争压力、生存压力和发展压力,你们最大的优势是年轻,这是最大的资本。不要浪费这个优势、浪费这个资本。要珍惜时光,勤练内功,在探索中积累,在沉淀后勃发,逐梦于青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讲“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奋斗的青春最值得回忆。今天,既是结束,也是开始。结束的是一段短暂的校园生活,无论是多彩的、辉煌的,还是枯燥的、悔恨的,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已经过去了,都是值得拥有的财富;开始的是一段全新的人生征途,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工作期间的成就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了,工作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个人发展如何,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我希望学弟学妹们,遇顺境时,能处之淡然、不骄不躁、乘势而上;居逆境时,能处之泰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坚信做难事必有所成。
天大是一个有使命、有作为、有理想、有精神的大学,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你们即将毕业,带着天大人独有的印记和品格,踏上属于你们的舞台,去完成属于你们的使命,绽放你们的魅力,成为有作为、有理想、有精神的社会栋梁!
最后真诚的祝福天大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祝同学们前程似锦、一帆风顺!
祝母校未来更加美好!
(编辑 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