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2019年第二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津召开

      2019-08-14       

本站讯(通讯员郑惠江 王凯峰 摄影 刘爽)由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教育联盟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共同承办的“2019年第二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于8月4-5日在天津召开。此次人才培养研讨会议旨在响应“中国制造 2025”的国家战略,把握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聚焦研究型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模式和平台建设,引导高等学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高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领域专业建设以及课程设置水平,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体系。

此次研讨共有50多名来自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成员、18所已获批或即将建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的高校代表,以及智能制造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出席,就未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发展需求,包括课程设置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如何做好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等问题进入深入交流探讨。会议由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天友主持。

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致欢迎辞,对参会的教指委及专委会成员、各院校领导及骨干教师以及来自世界知名企业代表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王树新介绍到,自2018年教育部批准了四所高校开设新工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今年又有五十所高校获批开设该专业,许多学校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在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方面遇到了很多困惑,机械工程学会希望通过多方面多次的研讨会,在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建设目标、人工智能与制造如何进行跨领域的结合、建立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形成广泛性的共识。他指出,国际上尚未对智能制造工程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统一共识,这为我国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形成可行的、有效的、与未来相契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天津大学愿意配合全国各高校和机械工程学会的工作,在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和机械工程领域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李斌教授在致辞中提出,智能制造专业的设立是为未来智能化的时代提供人才储备,本次研讨会除了设立相关专业的高校代表出席外,多名企业代表作为人才需求方一同讨论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对于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冯春生副社长从一位行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与机械工程学会联合进行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指南》调研工作以及与西安交通大学等各高校开展智能制造专业规划教材的出版和部分教师的培训工作的进展情况,并表示机工社作为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系列研讨会的承办方之一,希望能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机械工程学会王玲处长在发言中对于参加此次会议的各高校、各企业代表对于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热忱、对于建设好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热情表示感谢,并希望参会代表单位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从而提高相关调研报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希望参会代表单位积极参与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共同见证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起草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成果的发布。

同济大学陈明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2019年第一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的情况及成果;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张向军教授介绍了智能制造人才能力需求调研阶段成果;山东大学黄传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陈雪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闫纪红教授、湖南大学周长江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刘志兵教授、天津大学孙涛教授分别就各研究型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培养方案的建设思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经验进行了大会报告;沈阳建筑大学张珂副校长向研讨会代表介绍了作为地方高校对于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与探索经验。此外,来自美国国家仪器公司、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和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界代表,分别介绍了智能感知与决策技术及全球工程教育领先合作案例、智能制造人才企业方向以及虚拟加工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并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目标。

参会嘉宾共同围绕如何进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如何进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何开展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认证工作以及高校和企业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目标如何衔接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的内容丰富,汇聚了多所研究型大学在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使与会的各个高校及企业代表从研讨会的交流中受益良多,为参会院校提高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水平、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认证标准开拓了思路并提供了参考,从而有效的推动了智能制造专业建设以及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编辑 赵习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