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国际研讨会为传统村落“空心化”研究对策

      2019-09-25       

学界直面时代挑战 积极应对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

本站讯(通讯员杨扬 摄影记者唐蒙)9月24日,为期2天的乡关何处·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及其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传统村落基层的众多保护工作人员、志愿者、村民代表近百人,凭借对文化的自觉担当齐聚一堂,直面时代的挑战,为面临“空心化”问题的传统村落研究实际、有效、可行的对策,为使传统村落得到真正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致辞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邱运华致辞

此次研讨会所针对的并非所有的村落,而是纳入国家保护体系的“传统村落”。自2012年以来,由国家住建部牵头、多部委参加并甄选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至今已评选出6800多个传统村落。它们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是国家确定必需保护的农耕时代创造的历史财富的文明遗产,是中华民族根性的家园。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村落的价值之宝贵,保护、传承和发展之必要,也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然而,仍有很多传统村落正在“空心化”,有的甚至接近消失。实际上,村落的“空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必然,也是当下正在发生的现实。中国近四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又使得这个问题来得尤为突然、快速、猝不及防。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二级巡视员白正盛致辞

然而,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重要的文化遗存,对面临“空心化”问题的传统村落,不能坐视不理,任其消失。学界有责任直面时代的挑战,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寻找传统村落“空心化”的根由,提出切实有效、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帮助政府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和落实方案。

特别是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对如何建好传统村落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指示。如不要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持地域风格,改善农民生活设施与良好的生活环境等。如何理解总书记讲话的科学内涵,怎样将这一重要指示落到实处,使传统村落获得真正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正是此次研讨会的目的。

冯骥才先生致辞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下设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以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梁家寨乡大汖村为范本的传统村落“空心化”研究,是该中心近几年来的研究重点。大汖村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30多年前,村里尚有300多人,如今仅余13人。研讨会期间,中心发布了近期成果《大汖村志》《大汖村最后十三人》二书,并展出专题展览“大汖村——一个将要消失的古村落”。

意大利艺术家博澜向冯骥才先生赠送作品,冯先生回赠画集

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杨斌及冯骥才先生向大汖村村长韩国印赠书

研讨会上,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多国学者,介绍了各自国家经历的村落“空心化”情况及应对方法和经验。全国各地致力于传统村落保护和研究的学者们,更结合在不同地区的田野调查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还有许多传统村落基层工作者、志愿者和村民代表前来参会,认真聆听专家们的研讨,并与学界积极交流沟通,以期为自己的家园谋求一条生路。

俄罗斯民歌歌唱家Kulakova Marina(玛丽娜)女士演唱歌曲《问柳》

乡关何处·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及其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天津大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协办。

(编辑 刘晓艳 王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