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工人日报:“梦想教室”点亮扶贫地图

      2019-10-18       

“北洋梦想教室”里,宕昌县计子川小学学生认真做笔记

本报记者 张玺 本报通讯员 赵晖 刘晓艳

虽然时间过去两个多月了,说起今年暑期的天津大学之行,甘肃省宕昌一中高二学生任正贵仍然难掩兴奋之情。“我和同学们是带着梦想去的,终于见到了屏幕上熟悉的天大云课堂主讲老师。”

在甘肃陇南这个贫困县的大山深处,越来越多宕昌孩子们感受到了天津大学师生种下的梦想种子:挤坐在一起的学生们在大屏幕前与渤海之滨的天津大学教授聊得津津有味;中学生兴冲冲围着不远千里送来的光学显微镜观察海洋标本……

几年来,天津大学正在用一间间“北洋梦想教室”点亮包括宕昌在内的多个贫困山区学校的教育扶贫地图。师生以“互联网+教育”模式进行“云支教”,开展远程教学计划,用一块块投影大屏将万里之外的天大校园与贫困山区的中小学联系起来,为当地中小学生搭建起了近距离接触大学生活的桥梁,将大学优质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源源不断地辐射到贫困山区。

“孩子憧憬什么我们就带来什么”

宕昌县是天津大学定点扶贫对象。天津大学扶贫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李武介绍,学校通过对宕昌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调研发现,一方面,部分学生的学习意愿不强,7.1%的学生认为“只要能赚钱,读书多少无所谓”,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初中及以下的超过90%;另一方面,96.4%的学生表示希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其中70.4%表示“非常希望”。

怎样才能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推开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点燃他们的梦想“发动机”?天津大学持续打出教育扶贫组合拳。

从2017年起,天津大学以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为依托,通过众筹、义卖、校友资助、校企合作、学校支持等方式,计划在2020年前为全国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中小学建立包括美术教室、电教室、科技教室、体育室、课外活动室等在内的100个“北洋梦想教室”。

几年来,天津大学正在用一间间“北洋梦想教室”点亮宕昌的教育扶贫地图。没有规定动作,没有统一蓝本,“贫困山区里的孩子憧憬什么我们就带来什么,热爱什么我们就创造什么。”天大师生们常常这样说。

目前,天津大学在宕昌建设了12个梦想教室,教室包括阅览室、生物标本教室、科技教室、美术教室等等。依托梦想教室开展趣味课程,并捐赠各类书籍366册,实验器材、标本、教具等36套,电脑30套,总价值超过12万元。

2018年9月起,每周利用在线平台直播功能开设“云课堂”,根据宕昌中学生课程设置情况,从化学、环境、人工智能等13个方面入手,邀请相关专家和优秀大学生向宕昌学子科普专业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受众超过1000余人。

今年暑假,天津大学在宕昌县官亭镇九年制学校捐建的“北洋梦想教室”揭牌,这是学校在全国捐建的第58间“北洋梦想教室”。

天大师生捐赠了显微镜、植物、昆虫、海洋无脊椎动物标本和生物学科普书籍等一系列物资,还带来了炫酷的机器人进行现场教学。“我们从学生的眼中看见了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渴望!”天津大学师生这样说。

没有作业、不搞补习班的支教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有多远?今年暑假,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暑期“留筑梦想”夏令营实践队的师生们丈量了他们心中的“最遥远距离”。他们从天津西站出发,跨越大半个中国,全程1700多公里,来到了宕昌县好梯乡。

侯雨晴同学在日志中写道:一路上我们翻山越岭,第一次看见了云彩的影子投在山顶上,第一次有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

而在好梯乡九年制学校,孩子们像过节一样,盼着哥哥姐姐们到来。听说天津大学夏令营要招募队员了,孩子们一早就跑去排队。

在组织孩子们观看电影《超能陆战队》的时候,自动化学院的同学们在对面的教室里紧张备课。物理电学实验、配制化学试剂……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

天津大学实践队设立之初就有个约定:没有作业、不搞补习班,就是让一群大学生用火热的青春,唤醒、点燃山里孩子的激情和梦想。

天津大学宣怀学院院长施亮星认为,比多教会几道题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帮他们推开一扇通向外面的窗。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如何向着目标前行?”“学习的价值是什么?”在理想信念主题课上,天津大学的哥哥姐姐们与孩子们深情互动交流。课后,实践队队员利用晚上和课余时间带领孩子们绘制“理想”主题的手抄报。

今年暑期,天津大学共组织了17支实践队,171名师生赴宕昌县17个学校开展夏令营,开设各科课程及各类素质拓展课程,覆盖当地1018名师生,累计授课565学时。同时,由学校青年教师组成的科普宣讲团队,用“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吸引学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夏令营期间,实践队师生还开展了家访、文化墙绘制、社会调查、扶贫产业项目开发等实践活动。

从屏幕追随到线下“追星”

今年暑假,宕昌一中高一学生申喜梅在天津大学科学营的安排下来到了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与她同行的还有另外10多名同样来自宕昌一中的学生。

申喜梅见到研究所孙锐老师的第一眼就认出了她。曾经隔着屏幕,跨越1700多公里,申喜梅和同学们在宕昌一中听线上课,灼灼目光紧紧追随着屏幕上的孙锐老师,博学多识丰富幽默的孙老师俨然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这一天,孙锐副教授带科学营的同学们参观了研究所,向他们讲解了研究所的历史和王学仲先生的著作。参观过程中,孙锐引用了许多有趣的亲身故事,让原本有些拘谨的申喜梅和其他同学们逐渐融入进来。

在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别具气息的门廊,他们得以面对面与孙锐老师交流。孙锐得知他们是自己的线上学生后,亲切地对他们说:“大学是一个特别尊重个性发展的地方,加油孩子们,还有无限的未来在等待着你们!”

孙悦老师与宕昌一中的同学们结缘,源于今年为宕昌一中梦想教室线上讲授《艺术与幸福生活》这门美育类课程。

任正贵对孙锐说:“是您让我们知道,原来美无处不在,不论是同学、老师还是身边的花草树木,都有着不一样的美。”

据介绍,2015年起,共93位来自宕昌的高中生免费赴天大参加科学营,很多学生因为参加科学营第一次走出宕昌,开拓了视野,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谈到对未来支教的规划,天津大学团委书记吕静讲道,学校将继续以“北洋梦想教室”的建设为杠杆,引导学生深入乡村基层,撬动高校、校友、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带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助力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梦。

工人日报:https://web.app.workercn.cn/enews.html?content=250067&t=15713633827661571363377163

(编辑 赵习钧 崔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