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2019天津大学新闻大事件盘点

      2020-01-07       

编者按:光阴荏苒,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020年。回首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华民族完成了新中国70年辉煌的历史书写,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人均GDP将跨上1万美元的台阶,中华民族向世界舞台中央迈出了史诗般的步伐;天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集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召开“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大学的新征程上不断前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天津大学“新三步走”战略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天大建校125周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天津大学报》如约推出了“2019年天津大学新闻大事件盘点”,与大家分享过去一年的喜悦与荣耀。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2020年,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天津大学全校上下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新年伊始,央视录制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MV上线,多家媒体滚动播出,天大学子作为国内高校学生代表参与录制,成为全国高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宣传作品的开篇之作;3月名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网络拉歌活动由天大师生用一首校园原创歌曲《海棠花开的日子》率先发起,被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央媒“点赞”;5月“讲中国故事,书时代华章”学生思政理论宣讲活动启动;9月书记校长分别为新生讲授开学爱国第一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教职工合唱比赛举行,30支队伍、1800名教职工齐声讴歌祖国;“我与祖国共奋进”团日活动举行,军训文艺汇演举行,学生用队形组成“爱中国、爱天大;各学院以录制MV、制作蛋糕、诗朗诵表演、歌咏会等形式迎国庆;9月27日,“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天大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歌咏大会在体育馆隆重举行,4000余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演绎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献礼祖国母亲。国庆当日,学校组织师生以宣讲、朗诵、合唱等形式开展爱国教育;国庆期间,师生通过举行升国旗仪式、集中收看盛会实况、情景诗朗诵、主题宣讲、“与国旗同框”互动合影、书画作品展、校园跑、校友联谊、京剧演唱、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8位教师出席盛会,1人参加花车游行、7人受邀现场观礼;师生校友多幅照片和成果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亮相。

天津大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undefined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学校作为第二批参加单位于9-12月集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学校党委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紧扣五个方面目标,统筹推进四项措施,努力做到学习教育系统深入,调查研究求真务实,检视问题精准深刻,整改落实扎实有效,组织领导有力有序。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在深入自学的基础上,围绕6个专题开展集中研讨220多次,师生党员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研讨。学校充分发掘办学历史中的红色资源,开设了《一封家书探初心》微党课和“新中国血脉中的天大元素”系列微党课,面向近万名师生宣讲。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确定了306个主题开展深入调研,在细查实摆、认真检视、细化问题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提出115项整改措施,各院级单位提出1064项整改措施,并扎实推动整改落实,广大党员以支部为单位认真做好对照检查,明确自身努力方向,广泛开展了承诺践诺、党员先锋岗及志愿服务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主题教育普遍接受了一次系统深刻的思想洗礼,更加坚定党的初心使命,更加勇于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热情充分激发,在承担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天津大学启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11月29日,天津大学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开幕。会议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主题,提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率先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有机融合,构筑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立德树人体系,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天大改革路径和方案。会议持续一周,18场专题宣讲会覆盖30个院级单位,近千名师生参与研讨。

2019年,学校强化全员育人责任,抓好全过程育人环节,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逐步将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育人职责纳入各个岗位人员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学生逐步实现全环节、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抓住学生成长中的关键节点,分层次、分阶段教育;巩固文明校园建设成果,深化“情怀天大、创新天大、人文天大、和谐天大”的特色文化,从线上线下的空间维度,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

德育方面:学校针对思政课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日常思政开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实践,实施了思政课的“授课小组制”改革,成立了“天津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开展了“思政班主任”试点等。智育方面:学校牢牢抓住专业教育、贯通培养、科教协同3个重点,以“新工科”建设为龙头,明确建设目标、改革举措,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育方面:2019年学校开设了19个专项的体育必修课及围棋等体育选修课;面向2019级新生开设了零学分课外锻炼必修课,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真正实现了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贯通;学校注重课上与课下协同,在各专项课程和课外体育竞赛中分别设置了技能考核和达标赛,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考核,加强体质与兴趣相结合,并举办了“做奔跑的强国一代校园迷你马拉松”等系列特色活动。美育方面:学校依托杨柳青年画传承基地开设系列传统文化课程,开展邀请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家进支部活动;举办相声、古琴、折子戏等专场演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引进国内外知名艺术团体“高雅艺术进校园”,近万人次观看;“周末音乐会”全年举办63场,总场次近1000场;1月,“兴学之路”交响合唱作品《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7月,北洋合唱团参加第九届"歌之旅"国际合唱节获总冠军在内的4项金奖。劳动教育方面:2019年学校开启劳动教育改革,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贯通融合,通识劳动教育与专业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开展“劳动美·奋斗情·家国梦”主题活动月,设立劳动周,建立农作物种植和厨艺体验2个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劳动岗位体验教育。

学校扶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

undefined

一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扶贫当做“天大”的事,持续加大投入,助力脱贫攻坚。校领导多次到对口的宕昌县和付家村调研走访。5月,党委常委会决定优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成立天津大学扶贫工作办公室,并增设专职扶贫干部,向宕昌增派挂职干部。7月,校长金东寒一行来到宕昌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暑期,学校组织了17支暑期实践队,171名师生赴宕昌17个学校开展“留筑梦想”夏令营,覆盖当地1018名师生,累计授课565学时。11月,校党委书记李家俊再度率队深入宕昌实地调研。在结对帮扶的付家村,校领导也多次带队看望和慰问当地困难群众和党员、组织开展主题植树活动;10月李家俊又率队赴付家村调研走访,就结对帮扶工作举行座谈,并启动建设付家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长廊。

2019年,学校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超480万元,“双十二”期间天津大学扶贫超市开业,“千年药乡”宕昌的绿色农产品摆上货架。学校投入30万元支持宕昌县大寨村建合作社,主办市教育行业消费扶贫对接会;投入300万元并募集40余万元建立了天津大学“兴学之路”教育扶贫基金;为宕昌县捐赠价值120万元的图书;协调引进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正版电子资源、361台血压计、200万元的医疗服务及100万元教育善款。

学校加强党建工作 取得丰硕成果

undefined

2019年,学校对标中央要求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3月召开“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年”启动会;4月组织“三强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研讨班成员开展学习实践;5月启动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论坛暨第一期干部学习大讲堂;6月举办党支部书记工作论坛总结交流报告会;7月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座谈会;7-8月举办两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务干部、行政干部专题研讨班;9月对219名老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长期生病党员及因病致贫的特困群众进行走访慰问;10-11月对全体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集中轮训;11月20个党组织和个人入选首批新时代天津市各级各类学校党建“领航工程”创建培育单位;校党委公布入选天大首批“对标争先”建设项目,77个党组织入选。

12月,天津大学党委获评“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仁爱学院化工系党总支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经管学部硕士生第二党支部、机械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求是学部茅以升第一党支部、仁爱学院机械工程系学生第一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天大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 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2019年,全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盐”融入到学生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学校制定了“天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计划”,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心理育人项目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第一批);“基于移动端的思政教学资源库”入选高博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学校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了“天津大学新媒体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与中央党校联合主办了“第二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承办了“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年会”。

学校建立健全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体系,组织精品报告立项55项;教师理论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150余场, 受众人数超3万人。

天津大学发布师德公约 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学校持续关注教师在全员育人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从“抓师德、强导向”两方面进一步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学校在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隆重发布新时代《天津大学师德公约》,得到校内外广泛关注。“公约”共40字,其内容既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要求,提出了“公约四问”,又继承了我校十六字师德目标传统,且含有“天大师德,职业矩守”的藏头内容,突显师德特色元素,引导全体教师将师德公约转化为自身从教的行为指南,自觉增强育人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好自身在思想引领、专业认知、生涯规划和学业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天大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56名,即进入“北洋教师职业发展体系”的卓越教授达15人、讲席教授达64人、长聘教授达182人;进一步加强一流人才全球选聘体系建设,“走出去”举办19场“学校事业发展海外报告会”,“请进来”召开2届“北洋青年科学家论坛”,12月举办的第八届“北洋青年科学家论坛”吸引了来自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1500余位青年才俊报名,创历史新高。

11月,天津大学提出“人事制度综合改革2.0版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北洋教师职业发展体系”的制度建设,优化了合同制基础教师队伍结构、统一学校人才计划体系、完善学科分类评价系统、严格规范流转退出机制;在总结前期精仪、机械、化工、经管等学院(部)人事制度试点改革的基础上,系统性地解决师资队伍建设在人事制度设计、教师发展路径、编制合同管理及人力资源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建立更加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人才队伍制度体系。

天津大学面向重大战略重点项目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019年,天津大学面向重大战略重点项目,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领航科技前沿,在国之重器建设中彰显天大担当。

2019年度天大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1项,其中杰青项目5项,全国排名第10,优青项目8项,全国排名第15,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全国排名第4,重点项目14项,全国排名第6;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2项,累计获批63项,全国排名第7;新建校企联合研究机构10个,累计达90个。

2019年,学校科技总经费再创新高,达35.4亿元,较2018年增长16.8%,其中,学院竞争性经费20.26亿元,较2018年增长32.9%;第一作者单位SCI论文发表4540篇;申请专利4441项,获授权专利1604项。

2019年,天大科研团队重大项目尖端成果喜讯不断:学校加快推进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建设,1月,合成生物学团队成果入选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学校科技人员助力“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研究成果将应用在“嫦娥五号”及火星探测计划中。3月,机械学院“妙手”微创手术机器人团队国际合作项目受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赞叹,该项目研制出国内首套具有触觉功能的自然腔道手术平台。9月,多个学院教师校友参与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建设,“天大智慧”助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10月,生命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研究论文,为癫痫等相关疾病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11月,国产手术机器人进入临床试验,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又有新突破;天大研发的一款AI“智图”机器人可帮助漂流的图书找到正确位置;国家航天局完成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承担了探测器着陆环节“再造火星表面”重任;成功研发全球首个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柔性电子产业和植入医疗器械的革命性突破。

天津大学发布《天津大学本研贯通人才培养实施办法》

12月,学校发布《天津大学本研贯通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启动本研贯通人才培养,2018级在校本科生成为该项举措的首批受益者。

本研贯通将实现培养模式贯通、培养方案贯通和导师制贯通。贯通培养模式即指施行“2+1+N”(四年制)或“3+1+N”(五年制)的“本博直读”或“本硕连读”培养模式,重点实施“本博直读”。“2+1+N”(四年制)或“3+1+N”(五年制)中的“2”和“3”分别为本研贯通前本科阶段学习年限;“1+N”为本研贯通阶段学习时间,其中“N”为所在学科的硕士阶段或博士阶段学制年限。本科第二学年末(四年学制)或第三学年末(五年学制)实施本研贯通优异生选拔;第三学年(四年学制)或第四学年(五年学制)开始实施独立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展科研训练;本科阶段最后一学年年初择优分流,通过考核者继续本研贯通培养。

贯通培养方案打破学科藩篱和专业壁垒,科学设置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体系,重新构建跨越本研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贯穿本研的科研实践,提高学业挑战度,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科学前沿,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观念、大工程观念。贯通导师制培养即由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组成导师组,对贯通培养的本科生实施联合指导。其中科研导师要率先垂范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术思维,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学生与导师之间实行双向选择。本研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采用“申请——审核”制进行选拔,由学生自愿提出申请,以课程成绩和学术潜质为选拔条件。通过培养、考核、分流等实现动态管理。退出本研贯通培养的学生转为普通本科生继续完成学业。

金东寒就任天津大学校长、国际内燃机学会主席

5月1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天津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命决定,金东寒任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天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云林,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巡视员、副局长刘后盛出席宣布大会并讲话。

加拿大温哥华当地时间6月13日,在第29届国际内燃机大会闭幕式上,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正式就任国际内燃机学会新一届主席,任期为2019年至2022年。这是经2018年国际内燃机学会秋季董事会推荐、理事会推选全票通过的结果,也是该组织成立近70年来首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主席职务,是中国参与国际内燃机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天津大学师生多种方式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礼赞祖国是“打开青春”的最好方式。天津大学师生以丰富多彩的方式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4月21日晚,由中宣部文艺局和教育部思政司指导、全国数百所高校共同参与的“放飞梦想——天津大学青春歌会”在天津大学求实会堂拉开帷幕。数千名年轻学子齐聚一堂,用激昂嘹亮的歌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围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天津大学师生还参加了央视《我们都是追梦人-2019“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参加了天津市迎五四百年汇演;齐俊桐荣获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范晓彬荣获“天津青年五四奖章”;5月数千师生集中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实况,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师生座谈会”,8位青年师生代表发言,校党委书记李家俊讲话。

学校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

2019年4月,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在天津大学召开,由此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场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会上,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受聘为全国“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组长。一年来,学校继续领衔“新工科”建设,4月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举办中美“新工科”教育研讨会,在国内率先发布“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方案”,宣告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其后,学校组建首个“新工科”人才培养校级平台——“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首批112名新生开学,集合优质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标志着“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正式进入实践阶段。10月,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拉开战幕。天津大学“善测科技——中国最领先的重大装备守护神”项目荣获主赛道金奖,“BASIC——让生物质燃烧得更完美”项目获国际赛道银奖,实现了天津市在国际赛道奖项零的突破。11月,第五届全国高校荣誉教育峰会暨天大求是学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召开,46所院校170余名高教同仁共同探讨荣誉教育和“新工科”建设的融合与发展。12月,深化“新工科”建设座谈会暨卓越大学联盟高校“新工科”教育研讨会在天大召开,发布《卓越大学联盟新工科教育质量宣言》,推动“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

12月底,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建设点名单。天大申报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9个专业全部获批。

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开工建设

10月6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西南角,在数十位院士、学者的瞩目中,在众多工程专家的期待中,工程车队齐鸣开动,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项目正式开始土建施工。自2018年8月该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后,学校夜以继日,仅用420天就拿到了开工证,创造了“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天津速度”和“天大速度”。这是天津市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破土动工,是继贵州天眼(FAST)、广东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线站等之后,我国投入巨资打造的又一“国之重器”。该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项目建设期5年;6月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复;7月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初步设计获得教育部批复;9月取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12月项目投资概算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总投资概算163297.00万元。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2019年天津大学“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学科布局进一步完善,各学科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工科特色优势持续增强,理科基础性地位日益巩固,医科建设持续发力,人文社科不断壮大,同时成立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机构。

1月,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揭牌。3月,《天津大学与中国残联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天津大学无障碍通用设计研究中心成立,将建成中国特色的无障碍领域综合研究机构和新型国家智库。3月医学部获批国家控制专业——临床医学,当月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成立;4月临床医学院成立,首批学生8月入学;6月获批建设天津脑科学中心,获批建设天津市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基地。8月学校牵头成立了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9月牵头汇聚46个“双一流”大学的救援医学大学联盟成立;10月获批建设智能医学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同月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共建协议签署;11月“天津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揭牌成立,天大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级高端智库。

2019年学校首次进入ESI环境生态学领域全球前1%排名,临床医学及社会科学总论2个领域首次进入ESI世界前1%排名,ESI社会科学进入全球前1%。学校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已达11个,其中工程、材料科学、化学3个领域跻身前千分之一,并全部进入世界百强;工程领域排名世界第38位,材料科学领域排名世界第60位,化学领域排名世界第66位。《自然》杂志正刊还以“聚焦材料中国”为主题专栏介绍了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

2019年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快速发展,获批人文社科重大项目3项、各类国家级社科项目19项;12月获天津市第16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3项,其中一等奖5项;SSCI论文发表251篇;获批天津市首批社会科学实验室7家,位列天津市首位;3家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1篇咨政报告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多篇获省部级领导批示。

国际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

2019年,学校继续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筹建工作扎实推进,学院过渡校区正式投入使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夏季学期首次落地深圳,40余名亚特兰大校区本科生完成10门学分课程的完整学期学习。电子与计算机全日制硕士项目持续开展,已有在读生70人,学院科研平台初现规模,2019年立项科研经费达3000万元。

学校着力推动福州国际校区建设,8月一期工程建设启动,第一届60名博士生入学,校区建设获批规划用地2010亩,建设投资60亿元,此外福州国际校区还首批招收9名博士后,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8篇。11月,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贤金一行20余人来校调研并开展了“福建人才周”活动,南平、泉州相关部门与学校签署了4个合作协议。学校还派代表参加了2019年中国福建人才创业周,实地考察了福州国际校区建设情况。

学校大力推动国际合作伙伴体系建设,鼓励学院与国外一流院校开展实质性合作,7月举办中国-东盟高校智能科技教育合作论坛;10月举办中国-东盟海洋北斗技术研讨会。建筑学院外籍教授青木信夫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成为学校第四位获该奖项的外籍教授。学校主办、承办各类涉外会议55个,邀请各类参会人员6200余人,其中国外专家学者近1037人;选派18名学生赴国际组织培训或实习。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朗西斯·阿诺德受聘为天大名誉教授。12月天大国际工程师学院(TIEI)正式成为法国综合理工联盟第16所,成为其海外第一所成员学院。2019年天大来华留学生4391人,其中学历生2067人,研究生813人。

学校文化不断传承创新

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2019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报告》报告显示,在被测评的141所中国内地高校中,天津大学位居海外网络传播力排名前5位。

2019年,学校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天津大学的传播力和影响力。3月31日,2019“天大·海棠季”校园开放日举行,活动以“追梦新时代”为主题,开放卫津路和北洋园2个校区。来自全国各地4万名游人到访,观赏海棠,体验学府文化,感悟家国情怀,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活动直播播放量超30万,视频网络播放量超150万。

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筑起文化高地的别样风采。1月,冯骥才入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4月,2019花地文学榜揭晓,冯骥才作品《单筒望远镜》获评“年度长篇小说”。5月,“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海内外120余位作家、艺术家、评论家会聚天大,精装套书同步推出。“遗产日”活动、“相关何处·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及其应对”和“年画世界的学术构建”国际会议、“我境·2019红叶季”摄影诗会、“以画过年·2020年画和年文化特展”等陆续举办。

校友助力母校事业发展

10月2日,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天大迎来建校124周年。学校举办了首届校友秩年返校庆祝系列活动,海内外1500余名校友“组团”荣归母校,教师代表与校友们共同回忆求学往昔的珍贵经历。学校还为参加活动的12个班级、专业、院系制作了秩年返校“召集旗”,组织校友们游览新校区、重温校史。

11月2日,首届天津大学“北洋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举办。校友们自发创立了“北洋海棠基金”,联动多方校友高起点打造独具天大特色的创投基金,致力于构建“以一联多”的10亿规模以上的创业投资基金群,推动创新创业达到新的高度。

(编辑 焦德芳 陈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