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报特稿】天津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护人员“战地日记”选编

      2020-03-05       

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天津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护人员“战地日记”选编

 


无论多危险,总有一群人,不计报酬、不论生死,战斗在援鄂抗疫的最前线。或许你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你一定会记得他们为了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众多医护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在亲人的牵挂中,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每次看到新冠确诊数字的更新,我们最担心的人是——天津大学附属医院驰援武汉的49位(至2月16日)医务工作者们!他们正在最危险的地方做最关键的战斗!

当我们在后方的师生看到这群最伟大的“战士”在“红区”写下的一篇篇既勇敢又温暖的对白后,就了解了他们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以及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感、所求,我们为他们所感动,更为这些最可爱的人而骄傲!

 

天津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丁桂梅

为圆满完成红区工作而自豪

01.29 我们是天津第一批援鄂医疗队,26日(大年初二)晚7点抵达武汉机场。经过一天的培训,29日凌晨我正式值班,负责0到4点的夜班。为了工作期间不上厕所,我穿了成人纸尿裤,28日晚10点后也没再喝水吃东西。

虽然0到4点大多数患者已平稳入睡,但仍有部分患者发烧、憋气、感觉不适。我们给憋气患者监测血氧饱和度,予以吸氧治疗,给所有患者测量体温。由于病区的体温表只有21支,一次只能满足一个病区患者的测量,测量后必须进行消毒再测另一个病区,这样整个测量下来,体温计共需要消毒3次。发热的患者我们予以退热治疗,帮助他们打好热水,并嘱咐多喝水,耐心地进行心理安抚。就这样,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不知不觉4个小时便在忙碌中度过了。

夜班结束后,我们与下一班的队员进行了交接,并按程序脱防护装备。回到驻地已是6点多,虽然鼻子、耳朵和头被防护装备压得很疼,但是我们为圆满完成了在红区的第一次工作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天津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美蓉

父老乡亲让我们充满力量

02.02 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们全体队员接到了来自家乡领导和人民的亲切慰问,感到无比幸福温暖。我虽已40多岁,但孩子才8岁,父母身体不好勉强帮我照顾孩子,爱人也是医生,平时也很忙,难以好好照顾家里。在我临行前真的像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所说是看着孩子的泪水和听着父母不停的嘱咐出门的。爱人为了送我出征,也是刚结束工作浑身是汗地赶来。家人是我的挂念,更是我打胜这场战役的动力。我们天津医院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接到命令后夜以继日地为我们做准备,充分保障了我们在这边的生活和工作。临行前,院领导们亲自送我们出征,院长亲自为我们运行李,分别之前有不舍、有感动,分别之后时时关心我们在疫区的情况,使我们打心底感觉到踏实和温暖。天津的父老乡亲和各位领导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在前线工作浑身充满了力量,必将胜利返回!


天津医院:普内科主治医师苏留超

国有难 召必至 战必胜

02.15 我是天津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救治队队员。当我第一次走进“红区”,就感受到了那里气氛的沉重和高强度的工作要求,整个人神经都是紧绷的。这里的病人有轻有重,我们除了尽快救治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及安慰,为他们讲解一些疾病知识消除恐惧,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我们小组共管理60张病床,每次进入都会一个一个地查看病人的病情进展,并做好详细记录,一圈下来身穿防护服的我们早已汗流浃背。

临行前最让我不舍的就是刚满6岁的女儿,在她的心里爸爸很厉害,是能给人治病的大医生。出发前我和她说:“现在有很多患者等着爸爸去给他们治病,所以爸爸要暂时离开一段时间,不会很长,因为那里有许许多多像爸爸一样厉害的大医生都和爸爸一起治病救人。”她高高地举起双手说:“太好了,你真棒!”来到这里后,我有空就会翻看女儿的照片:“我的天使,爸爸一定会尽力救人,早日与你们团聚!”

天津医院:内科ICU护士徐爽

来武汉之前 我也掉过眼泪

02.04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是抵达武汉的第七天。从1月29日落地武汉后我们就一直在忙碌。4次进入“红区”后,我的心情很复杂,看到患者们期盼的目光,听到他们在我每一次护理操作后的那句“谢谢”,都让我内心不平静。在患者心里,此时我们真的就是他们的支柱,我感觉自己责任重大,4个多小时的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长时间戴口罩的缺氧、脸颊上的红印、鼻梁起的水泡、双手的裂痕......觉得都是值得了!

我是天津医院第二批援鄂队伍一行7人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女生。几位哥哥每天都关心问候我,我有什么问题,他们也是第一时间帮我解决。

其实在来武汉前,我也掉过眼泪,父母远在哈尔滨,每次视频爸爸眼睛都是红红的,妈妈总是躲在镜头后面不敢露面,我猜她肯定是在流泪。他们嘴上虽说着鼓劲儿的话,其实心里肯定一直担心着我。但我想对大家说:不要担心,我在武汉一切都好。有组织和哥哥们的照顾,我的心情很平稳,心里只想着要全心全意地照顾患者。同时我也会照顾好自己,凯旋归来!

环湖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邢蕊

驰援武汉 好好工作 战胜疫情

02.01 今天是我来武汉第七天,工作结束了,真正地感受到了穿上防护服汗如雨下!今天本组的护士长休息,我被任命为临时护士长,我知道这是护士长对我的信任,也是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机会。

02.07 昨天,收到前方传来的好消息——由天津医疗队接管的武钢二院中的8名患者顺利出院。同样是昨天,上班没穿纸尿裤,真是难受呀!由于天气变冷,内外温差大,护目镜起雾真的是看不见了。但是,一切困难都克服了!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半点懈怠!

02.12 昨日,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召开了党员大会。全体党员将牢记总书记的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身在武汉,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我真正体会到了与时间赛跑,同疫情决战的艰巨。截至2月9日24时,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共收治病人170人,出院8人。我们将以更加严谨的态度、规范的防护、个性化的护理,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环湖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张涛

“逆行”让我迫切申请入党

01.31 共产党员是天津援鄂医疗队的中坚力量,医疗队党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非典时期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医学生,被很多党员前辈的英勇事迹感动,工作时毅然选择了重症医学专业。在这次医疗队党支部的带领下,我近距离感受到党员的奉献精神和服务人民的情怀,更加增强了我加入党组织、成为其中一员的迫切愿望。在战“疫”一线,我向天津医疗救治队临时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党组织考验我,我会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决完成这次任务。

02.12 今天我是凌晨4点到8点的班,夜里2点钟起床,在微信群里唤醒诸位组员,3点出发,4点准时带队进入“红区”……作为组长,我交完班最后一个出来时已近上午10点,匆忙赶往指挥部,学习如何熟练使用医生工作站。乘车回到驻地已是11点半,还未吃早餐的我紧锣密鼓地吃了中午饭。几位组长下午2点还要开专题会,探讨治疗重症患者的议题。休息间隙,特别感谢几位“美小护”利用休息时间为大家烙的家常饼,终于吃到了家乡的“大饼卷一切”!

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科护士穆群

我拿所有报答爱

01.27 今天是领队的生日,简单一碗面条就当过了生日;同事们也都互相把头发理得很短,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救人。诸多点点滴滴的小事都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包括我的手机移动的通话,也被温謦的短信提示告之我们援鄂医疗队免电话费一一一就是为了向家人报平安别停机。再比如我最放心不下的我的爱人,因最近一次意外摔伤而骨折,现正在家养伤,正是需要人照料,而当这次疫情突如其来时,当我决定来参加救援后,他毅然决然地用行动支持我,强忍伤痛陪伴我年迈而并不知情的母亲,帮我隐瞒,哄老人开心。用他退伍军人不善表达的实际行动大力支持我的工作,让我无后顾之忧。今天院领导去看望了我的家人,在无形之中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动力,使我更加有信心更好地完成光荣任务。

今天我是第一天上班,分配的是0至4点的工作时段任务,听说医院来了60多位感染病人,白班同志还没下来。按照我们培训和平时扎实的技能和临床经验,我有信心完成好今天组织赋予我的工作任务,请党组织放心,一定不辱使命!

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科巩传勇

为选择医生这个职业而自豪

01.31 今天我是早班,先从查房开始,询问每一个病人的情况,为每一位患者查体,50个病人从头到尾查完,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湿透了,防护目镜里全是哈气,已经被压伤的耳根、鼻梁被汗水浸泡疼得无法忍受。但是,穿的戴的好多都是一次性消耗品,不舍得脱换,没事,忍着。

回到医生站开医嘱,护士过来找:“巩大夫,52床突然憋气!”我赶紧过去查看,患者在床上不停地喘,饱和度只有70,赶紧给病人吸氧,输上解痉平喘的药物,看着病人症状一点点缓解,终于安静地躺下休息。在随后的两个多小时里,我和同组的医生,不停地奔波在各个病房中。当下一组的医生进来接手病人,脱掉隔离衣,瞬间觉得自己腰酸背疼、全身乏力,之前的高度紧张,让我忘掉了所有的不适。

岁月不饶人,17年前抗争非典的时候,体力比现在好多了。40岁出头的我,还能有机会奔赴一线,深入“红区”,为自己选择医生这个职业而自豪。很高兴顺利完成了这个班次,回宿舍养精蓄锐,准备明天继续战斗!


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戚经天

医护人员是勇往直前的勇士

02.13 2月10日,我们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11名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随国家第三批、天津市首批中医医疗队入驻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方舱医院,这是我们即将接管的医院。

武汉空气潮湿,体感温度较低,据天气预报,未来几天会出现大幅度降温。看着医院为我们准备的物资,电吹风、指甲刀、漱口水等小件物品也齐全,大家倍感温暖。医疗队队长张宜滨积极了解医疗队员所需生活物资及防护物资的配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总领队沟通;感控护士长陈艳细心呵护每位医疗队员房间的消毒情况;杨松琪医生给各位医疗队员带来自制古法辟瘟香囊,佩于医疗队员胸前来预防瘟疫;戚经天医生自备中药饮片大豆黄卷,温化湿热,每日熬制让大家服用。院领导的关怀、领队的认真负责,战友的贴心备至,加上多种中医特色的防护手段给每位医疗队员带来了冬日暖阳。

医疗队员住在武汉东湖学院,战场则是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方舱医院。这支中医医疗队伍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专业优势,将中医药的理念应用在临床治疗中,我们期待他们的胜利!祝愿他们能“早日凯旋归故里,平安回家见亲人”。

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护士长王霞

市领导来信使大家士气倍增

02.02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天津援鄂医疗队也接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这是一封由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和市长张国清的慰问信。这封信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医务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在进入疫区已经一周的关键时刻,这封信就像是为战士们注射了一支强心针,使大家士气倍增。

02.04 今天是我驻守武汉第十天,早已适应了“红区”病房工作的我今天也有了“新”的体验——消毒护士。消毒班要从下午2点一直到晚上8点,再加上穿、脱防护服的时间即将近8小时。满负荷的工作下,为了能省出更多的时间完成工作,更舍不得浪费已珍贵如金的防护用具。我们很多同事班前都不肯喝水,以保证每岗的工作能“一气呵成”。

常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大多护士都会有腰腿方面的职业损伤,当重重的喷洒桶背在肩上时更是雪上加霜,倍感吃力。由于喷洒消毒液时需要用力握住手柄,老朋友“网球肘”也开始向身体发出抗议。是啊,2003年非典时我还不到30岁,现在我已不再年轻……可在这严峻疫情下,我脑海中只有一句话:“胸科人不会中途退缩,无数力量支撑下的我们只有打赢战役的必胜决心!

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护士李伟

职责所在 使命所在

01.31 今天是我援鄂的第六天,我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能放松警惕。来到这里不仅是按时完成工作那么简单,对心理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我的内心还是很忐忑的,半夜听到短信声,立刻起来查看,就怕漏掉各种紧急通知。17年前,我是一名初中生,那时的我是被我的前辈所保护着,17年后我成了一名护理人员,而这时应该是我保护她们的时候了。

02.02 今天是驰援武汉的第九天,天气有些阴,下午起床后看到外面下起了小雨,今天天津也下了雪,20200202,可以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但全国上下,每位国人的内心,都住着同一个愿望,那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今天医疗队收到天津市委市政府致援鄂医疗队的慰问信,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时刻存在着,慰问让我们非常感激,家乡就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这里的青山区白玉山街道人员给了我们很大的后勤生活保障,不断为我们提供生活必需品,有这样的后勤保障,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胜仗!


胸科医院:心内CCU主任医师肖健勇

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02.08 今天是元宵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下班回到驻地,虽然很困很疲惫,却久久无法入睡。抬头望向窗外,望着那两个苹果,双眼竟然有些酸涩。千里之外的亲人们,你们好吗?元宵节快乐!

这两个苹果已经在武汉陪了我12天了,一个是出发当天医院的同事为我们每个队员买的,另一个是初四早上老父亲大老远给我送来的。父亲已经80多岁了,得知我去武汉的第二天早晨,他带着苹果和鸡蛋来了,说是苹果保佑我平安归来,鸡蛋给我补充营养。父亲以前是老师,他一直告诉我,既然选择了做医生,就要努力做一名好医生。可能就是父亲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在面对任何困难和考验时都没有退缩。

17年前非典肆虐时,我爱人第一批进入了“红区”,当时是我留守;今年新冠肺炎爆发,我来进入“红区”,她留守。她说,不要有任何顾虑,孩子们有我照顾,我们等你早日平安归来。儿子昨晚跟我说:“爸爸,你就好好照顾病人,把病人都治好,我们等着你回家。”

作为一名参加援鄂医疗队的心内科医生,我觉得非常骄傲和自豪。有家人的支持,有团队的支持,有医院各级领导和同事的支持,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与我的战友们早日平安凯旋!

他们也是如同你我一般的血肉之躯,但只要穿上那身白大褂,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一往无前!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疫情的“红区”,才没有变成生命的“红区”。疫情可以隔绝,温情无法阻隔!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他年一叶泝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医学部)

 

(本版刊登于2020年2月25日《天津大学报》第四版 责任编辑 李丹 学生编辑 尹艺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