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战“疫”志愿服务】爱心家教受热捧 展现天大学子的家国情怀

      2020-03-09       

本站讯(记者赵晖)“疫情肆虐,我们宅在家中,每日被前线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而感动。幸好有‘共同战疫’爱心家教活动,能让我们用志愿辅导的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力。”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魏巍第一时间报名,第一批就被选中为一位奋战在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的子女辅导,这让他倍感荣幸。

2月13日,天津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天津大学团委、天津大学医学部,协同学校各学院共同发起了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的线上公益家教活动,得到了天大学子的热烈响应。仅4小时便有500余名同学报名,仅一天半共收到有效报名表786份。这个招募期每天都在增长的数字,表达了天大学子想为战“疫“尽一份心的热切,也诠释着天大学子的家国情怀。

“我辅导的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小姑娘认真好学,活泼可爱,特别喜欢折纸。周一下午的一节课,小姑娘特别沉默,在我再三询问下,小姑娘才委屈地说:‘我不开心,因为我爸爸很久没回家了。不过我知道,爸爸在医院救人,很忙。我没事,就是想爸爸了。’她的父亲是抗疫前线的一名医生。在这位医生的朋友圈里,总能看到身着防护服,却被汗浸湿的医护人员的照片,也能看到他每日转的新冠病毒文章,但配文却是,‘等有时间了一定好好看看女儿’。” 医学部黄依宁觉得自己在做爱心家教的同时也在上课,上的是一堂思政大课。 “岁月静好是前线医护人员负重前行换来的,身为学生,我们只能用这点微薄之力表达感激。身为医学生,我们定当努力学好知识,为医疗事业添砖加瓦。”

当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了天大的“知心姐姐”,正在海河医院救治一线的医生表示感谢:“疫情期间,孩子的课业辅导成了让家长头疼的大问题,尤其是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生更加无暇顾及家里人,天大送教上门服务就像及时雨,为医生家属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充满了感谢和感动。”

“记得小时候父亲生病住院,母亲没有时间照顾我的学业,是邻家的伯伯每日都过来细心指点,那是我人生中体会到的第一份来自亲人以外的温暖。十五年后,共同战疫’爱心家教活动给了我一次机会,让我能把这样的温暖传递下去。病毒蔓延的速度快,但快不过希望和爱。” 机械学院翁公羽在爱心家教中完成了爱的接力。

筹备组依据有家教相关经验同学优先的原则,在报名志愿者中选出61名同学参加第一期的志愿活动。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有时一对一,有时多对一,匹配志愿者。志愿者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通过微信视频、语音、腾讯会议、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志愿服务。目前志愿者已开展服务500余人次。

医学部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王璐和陈爽爽同在一个宿舍,一个是山东考生,一个是河南考生,都是从高考大省中冲杀出来的小学霸。两个小学霸同时辅导高三的小雪。家长、考生、小老师,建了个群。小雪有不会的问题就随时放到群里。群里的小老师看到了就随时解答,两个老师还经常解题思路不同,一题多解开拓了思维。周三、周五晚上的8点到9点半是集中答题的时间,学生老师视频交流,平时讲不透的讲透,想不通的理清。再聊聊考试的策略,调整考试的心态。三个小姑娘不知不觉成了好朋友。“我们还没有足够的专业的知识去一线救治病人,那我们可以默默的在身后守护着这些一线工作者们,将对他们的感恩和敬佩化为实际行动。未来我们也要为祖国的智能医学事业做出天大学子的贡献。”两个小老师也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未来努力的目标。

从山东考入天大的卜一凡是一枚妥妥的理工学霸。他辅导的是初三的学生吴雨营。雨营多才多艺,是一个会弹吉他,会声乐,喜欢踢足球,打羽毛球的阳光男孩,就是理工科有些困难。他的妈妈是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ICU的资深护士穆群,她作为天津市第一批支援湖北武汉医疗队的一员,在武汉武钢二院工作已经一个多月了。在前线工作的穆群最大的牵挂就是即将初三毕业的儿子。天大根据吴雨营的情况匹配了卜一凡。卜一凡做过家教,当过支教老师,是一个有经验的小老师。他首先了解了雨营的需求,雨营说化学网课讲的酸碱盐,他有点听不懂,希望一凡能帮他补补课。卜一凡从网上下载了初三化学课本,通读了一遍,针对酸碱盐的内容认真备课,周六两个人连线视频,网络辅导正式开始,两个小时里一凡给雨营详细地讲解了“酸”,并在讲解中发现雨营的上学期学的化学式书写有问题,就及时矫正,补课。周日的两个小时,卜一凡主要讲解了“碱”。周一还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把这两天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医护人员都在一线守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命,我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医护人员们解决后顾之忧。在这次志愿活动中,我感觉自己很幸运成为了第一批志愿者。有着之前做家教的经验,备起课来得心应手,跟小朋友相处得也比较好。活动中,我收获了许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生价值。以后我也会多多参加志愿活动,奉献自己,服务社会。” “爱心助教”也让卜一凡收获满满。

同学们的努力得到了医护人员的认可,擦亮了天大的名片。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姚大夫向学校发来了感谢的信息:“天津大学医学部豆心怡同学,对孩子非常认真负责,仔细了解了孩子的水平,并精心组织了课程,每次上课都提前微信联系,准时开始。在上课的时候反复将重点讲细讲透。孩子每天都在家盼着上课的时间。同时也想感谢天津大学组织这样的活动,特别是在组织过程中把每一个家长和小老师联系起来,很辛苦。天津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真的是有担当!”(编辑赵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