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马院供稿 摄影唐蒙)思政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学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4月22日,天津大学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讨会,结合教育部、天津市近期出台的若干文件精神,对思政课改革工作进行深入研讨。校长金东寒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雷鸣,党委常委、副校长巩金龙,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雷鸣主持会议。

金东寒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全校上下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金东寒指出,马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等各级各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颜晓峰院长的带领下,近几年马院发展势头迅猛,为持续提升天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他就深入推进天津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要从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做起,结合“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素养要求、观测指标、培养载体、培养活动、培养责任人,并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和完善。二是要整合全校资源,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课程思政要在加强公民教育上发力,让广大学生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和传播者。三是要抓好教师队伍,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要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转化为深化思政教育的契机,把中国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转化为思政课的鲜活素材。与此同时,要着力加强专业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的培训,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水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座谈研讨环节,雷鸣提到,要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继续完善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知识图谱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做好本硕博课程衔接,强化天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特色优势。巩金龙认为,马院要高起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在爱国爱党爱校上起到垂范作用。思政课教师更应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改革创新,同时要加强教师入职培训,扣好立德树人的“第一粒扣子”。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表示,思政课建设、马院建设都应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水平相一致、相匹配,学院要继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入选全国重点马院,为学校人才培养发挥应有的作用。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斌代表马院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汇报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宣传部、学工部、教师工作部、研究生院、教务处等部门负责同志结合实际工作,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进行了研讨交流。
(编辑 赵习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