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报特稿】天大师生热议并学习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

      2020-06-12       

天大师生热议并学习

 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 


我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


本报综合消息 5月21、2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开幕。天大广大师生员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认真收听、收看会议开幕盛况,并在全校掀起了学习讨论热潮。

校党委书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家俊指出,我校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全力以赴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金东寒指出,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强化特色办学和内涵建设,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上展现更大作为,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药学院党委书记冯翠玲表示,要以赤子之心回报党的信任和重托,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强国梦而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表示,两会是决胜决战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的动员部署大会,是奋力战胜危机、全力对冲风险、合力渡过难关的奋斗誓师大会。法学院院长、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孙佑海表示,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医学部医工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刘爽说,我们要承担起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引导学生融入时代洪流。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自动化学院教授齐俊桐表示,感受到了国家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方面的提升,这将为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法学院教授魏健馨说,两会议程安排涉及到了国民经济与预算等,这对国际与国内局势、当下与未来发展具有多重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恒说,两会必为中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照亮前行之路,为世界人民对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强大正能量。经管学部辅导员、学工办主任尚洁表示,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微电子学院辅导员、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刘佳说,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引导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化工学院辅导员、学工办副主任、团委副书记赵书航说,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会继续为学生们做好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化工学院2017级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生夏峰顺表示,作为一名即将奔赴基层的选调生,要牢记身上的使命担当,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智算学部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生连伯杨表示,相信两会代表委员们的“金点子”一定能为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

5月29日,我校在科学图书馆召开会议,传达学习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对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安排部署。全体校领导、各院级党组织书记、党委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赵美蓉主持。全国人大代表、校党委书记李家俊和全国政协委员、副校长张凤宝分别传达了两会精神。6月2日、3日,金东寒、李家俊分别参加了研究生院党支部、党办校办党支部和先进金属材料研究所党支部联合会议,围绕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进行专题学习研讨。

焦德芳 闻雪昆 武悦 彭莉/文 唐蒙/ 摄

 

 

天津市副市长金湘军来校调研

本报综合消息 5月29日,天津市副市长金湘军一行来我校调研生物安全、人工智能等学科科研情况,并看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万华。我校校长金东寒,副校长元英进、王树新,天津市科技局、工信局、科协等单位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会在会议楼举行。元英进、王树新及我校相关专家介绍了学校在合成生物学、生物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分组核酸检测等领域的科研进展情况。金湘军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变整个社会,跨界融合将产生无限机会,希望天大能引育出新的增长点与产业高地,为天津的发展寻找新动能。金东寒表示,学校将持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鼓励科研与产业交叉融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为国家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天大智慧。

当日,金湘军还专程来到我校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看望了苏万华,并向苏院士了解了实验室教学科研及项目进展情况,高度评价其在内燃机领域的贡献。

(赵晖 彭莉)

 

 

校领导班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25位科技工作者回信精神

本报讯 (记者 焦德芳) 5月29日,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勉励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6月1日,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科学图书馆举行会议,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李家俊主持。

会上,宣传部部长吕静就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内容、25位科技工作者致信内容、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部分重要论述进行了学习串讲。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我校工作畅谈了学习体会。校长金东寒表示,我们要围绕科技兴国、科技强国,以创新开放的思维、科学合理的机制,培养出更多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副校长元英进表示,我们要把为党分忧、为国担当作为新时代学校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副校长胡文平表示,高校要最大限度发挥创新型科技人才资源的作用,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活力。副校长张凤宝表示,科技工作者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制造业强国贡献力量。副校长王树新表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最高层次,我校将继续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教育质量。副校长巩金龙表示,我校将继续坚持以一流人才培养支撑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以教育强国建设筑牢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李家俊在总结发言中要求全校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学校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紧密结合,为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天大力量。


“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 5月20日,我校召开“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探讨“强基计划”专业人才培养和本硕博衔接方案。副校长胡文平、巩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部及“强基计划”招生学院相关负责人参会。

胡文平指出,我校获批“强基计划”是学校深化“强工、厚理、振文、兴医”学科发展布局迈出的重要一步,各学院要深度参与招生宣传,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我校。巩金龙从加强顶层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荣誉感及密切联系中学师生等方面对该计划提出了要求。

教务处负责人汇报了“强基计划”工作进展情况。数学、理、生命科学及机械等学院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该计划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本硕博衔接方案。与会人员就强化各专业之间课程贯通、培养学生创造力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张寿行)

 

我校在产业智力扶贫上结硕果

本报综合消息 近年来,我校瞄准定点帮扶贫困县宕昌县实际,发挥高校优势,在探索精准扶贫途径上持续用力。近期,我校在产业、智力扶贫方面双双结出硕果,助力村民脱贫致富,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技能。

5月21日,甘肃省宕昌县沙湾镇白龙湾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19年度入股分红大会在该县沙湾镇大寨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全村86户贫困户获得了入股分红资金139600元。该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7月成立,吸纳了142户643名贫困群众以产业到户资金的方式入股,通过采购本地优质花椒、油橄榄等进行深加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此次产业分红,不仅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还实现了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我校驻大寨村第一书记冮皓表示。

6月1日,我校开办的“村医能力提升研修班”圆满结业,随着手机屏幕收到一张精美的电子结业证书,宕昌县近400名乡村医生顺利毕业。该研修班由我校远教学院开办,为期一个月,吸引了宕昌县336个行政村近400位乡村医生参与。学校开设了《群众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及处理》等课程,邀请各附属医院、灾难医学研究院等工作人员精心录制而成。村医们可通过手机登录“天津大学-甘肃宕昌培训服务平台”听课,如遇到问题,可通过留言的方式获“一对一”解答。

(赵晖 焦德芳 彭莉)

 

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远程复试圆满收官

本报讯 5月9 ~ 17日,我校进行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远程复试,全校27个院级单位1000余名专家参与,近5700名考生参加复试。复试工作实施平稳、过程顺利,圆满收官。

根据教育部和天津市有关招生录取文件精神,我校于2月初制定了《天津大学研究生招生远程复试方案》,设立了疫情期间各学院招生咨询专线,并举行会议研讨制定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工作预案。我校于4月15日公布了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要求;29日举行了远程复试集中实景演练;30日召开了复试工作协调会。我校还针对远程复试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天津大学复试工作流程》等系列文件。复试中,各学院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要求,信网中心、后保部、校医院等部门分工明确,为顺利完成复试任务提供保障。校长金东寒、副校长王树新也多次进行现场巡视,对复试工作给予指导。

据悉,后续我校博士生招生复试和硕士生调剂工作也将继续通过远程网络复试的形式进行。

(张舒亮)

 

大型地震模拟设施项目将于2021年底前建成



位于我校北洋园校区西南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项目目前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该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12月完成结构封顶,2021年底前完成施工交付。大型地震模拟设施项目包括仿真中心和实验中心,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全社会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为保障土木、水利等重大工程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巨大效应。

胡萌伟/文 高记远 李亮/图

 

校园快讯

我校留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5月18日,我校17名来自巴基斯坦、冈比亚等国留学生代表在国教学院与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分享了学习《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心得。留学生代表们感谢中国政府及学校在疫情期间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并畅谈了学习体会。

(国教学院)

西青区区委书记来我校调研

6月1日,西青区区委书记李清来我校调研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工作。校党委书记李家俊,冯研院院长冯骥才,西青区宣传部及我校相关专家出席调研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雷鸣主持。我校建筑学院相关负责人汇报了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冯骥才对文化公园建设及文物搜集等工作提出了建议。李家俊表示,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文化公园贡献“天大力量”。

(赵晖)

我校向北陆先端科技大学院大学捐赠防疫物资

5月28日,我校向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捐赠防疫物资仪式在网上举行。校长金东寒、副校长胡文平及该校校长寺野稔等人出席了捐赠仪式。我校向该校捐赠1万只口罩用于支持该校疫情防控工作。双方还介绍了疫情期间两校防疫物资相互捐赠及接收情况。

(董会丽)

王树新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于5月30日在京举行。我校机械学院教授王树新等5名天津市科技工作者获奖。据悉,“全国创新争先奖”于2017年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国科协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单位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团队。

(史莺)

冯骥才获聘“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日前,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我校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等5人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

(冯研院)

我校召开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题研讨会

5月2 0 ~ 21日,校党委副书记雷鸣主持召开了3场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题研讨会,就构建一流的学生思政教育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工部、团委相关负责人和各学院(部)辅导员代表40余人参会。期间,参会人员围绕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辅导员队伍培训等工作提出了建议。

(冯天强)

我校研发出“全天候”自愈合材料

日前,我校化工学院教授张雷、杨静团队成功研发了“全天候自愈合材料”。该材料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在严寒、深海和强酸碱等极限条件下快速自愈合,有望成为机器人、深海探测器和极端条件下各类高科技设备的“超级电子皮肤”。相关成果已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

(焦德芳)

我校在有机碳循环机制研究方面获进展

日前,我校地科院副教授陈春梅与美国佐治亚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特拉华大学同行合作,在铁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循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13C和57Fe双同位素示踪法。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王珊珊)

天大学子获“世界工程日”宣传设计大赛多项荣誉

日前,“世界工程日”宣传设计大赛公布获奖结果。我校机械学院2018级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生高冠怡的作品《An Idea Sustains Forever》获一等奖;智算学部、建筑学院学生赵素磊、刘思佳作品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

(机械学院)



(本版刊登于2020年6月15日《天津大学报》第1版 责任编辑 彭莉 学生编辑 尹艺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