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只为你们舒适与平安”

      2020-08-12       

本站讯(记者焦德芳)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突然肆虐,让全世界时刻体验着前所未有的陌生和凶险。面对疫情,天津大学在第一时间启动防控预案,成立工作小组。平日里熙熙攘攘的校门,一下子成为了严控出入、直面压力的关山隘口。

严进严出——这是几个月来,终日值守在校门口的保卫处员工和教师志愿者坚决而艰难的承诺。“每一支施工队必须在规定时间集体乘车入校,全天封闭化管理;每一名工人都要测温扫码,不许在校园里落单;每一名进校师生都要扫码测温,决不允许无关人员走入校门;每一名校外访客必须出示电子许可码……”在校门口站上几天,老师们“黑了”“瘦了”,更对学校严控校园出入的细致规定一条条倒背如流。

除了身体的疲劳,站在校门口值守,你更多承受的可能是精神上的压力。“好事者”“惯性横穿户”“想蒙混过关的”每天都会出现,态度也不客气。老师们迎上去微笑劝解寸步不让,转过身来只能把冷言冷语和满心委屈留给自己。

春去夏来,这些在校门口坚守的老师们的身份,也从“志愿者”“值守者”开始客串“小车司机”和“搬运工”:五月以来,学生分批次返回天大校园。“严控外车入校”的同时,老师们也对返校生沉重的包裹行李看在眼里。“校门口安排了两辆电瓶车,同学进校行李太多拿不动,我们就帮着抬上车,一直送到宿舍楼下。”有很多教师志愿者说,他们最享受的就是学生下车时那句“谢谢老师”,这声谢谢,能让一天的疲惫甘之如饴。“再辛苦,也立马不累了。”

青年湖碧水漪漪,送走一届毕业生青春靓丽的倩影。求是亭凉风习习,吹来一批研究生盛夏返校投身科研的足迹。

随着第三批研究生陆续返校,校园里热闹起来,生趣盎然。而学校的疫情防控措施也悄然变化。那些早已在校园里守候的有心人,每天都默默记录着同学们的需求,为大家学习舒适、生活便利去实实在在地调整和改变。

“最近去没去图书馆上自习?”“晚上你们在图书馆待到几点?”图书馆馆长王志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行走在校园里,他会随时随地询问学生们每天泡在图书馆的时间,认真研究图书馆不同时段的人数变化,藉此了解同学们对图书馆开馆时间和提供服务的需求。随着研究生陆续返校,新老校区图书馆在暑假里就回归了正常开放时间:早八点到晚十点;服务台、读者研究厢、电子阅览室和教师备课室全部正常开放。“图书馆是大学校园里的神圣之地,为了学生们自由地阅览和自习,我们无所谓休息和假期。”

“学生回来了,才是校园最美好的样子。”同样无所谓休息的,还有场馆中心的老师和员工们。“看到同学们在场馆里挥汗如雨,感觉自己的心情都很畅快!”场馆中心主任陈宝禄感慨。七月下旬,除游泳馆外,双校区各个场馆和体育设施几乎全部开放。从人声鼎沸的篮球场到日夜爆满的羽毛球馆,老师们在艳阳下值班服务的同时,更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细心和关爱。“我们在场馆里备好了运动药箱,随时为同学们的不时之需做好准备。”

而最最牵挂学生、最“知冷知热”的,还是那些几乎一天都不曾休息的辅导员们。疫情防控以来,学工部门要求辅导员们对学生实行“三点三线一全面”的服务模式。出入校门、宿舍晚归、心理辅导、实验室安全、运动沙龙……精仪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董辉说,这段时间,自己要陪伴着学生们,成为 “衣食住行贴身管家”。

走在校园里,建筑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赵亚男可能只是一个文文弱弱的女孩子,可这段时间,她已经习惯了在烈日下帮着学生们跑腿拿快递,甚至拎着学生的电脑主机拿到校外修理。“既是师生也是朋友,能为同学们的便利多做些事,感觉自己棒棒哒!”

“能遇见汪老师是我这三年最幸运的事,感谢天大,以后我逢年过节又多了一个可以问候的人。”化工学院学工办主任汪露是学生们的“知心姐姐”,她不仅全力以赴帮助学生们解决各种问题,还经常倾听“电话粥”,为年轻人提建议,做知己。 忙完了学院的毕业典礼后,当汪露看到办公桌上一大束水灵灵的鲜花和卡片上这句话,“感受到了自己平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这就是天津大学,“规定动作”之外,每一位老师都会为同学们默默付出,去做更多。

为了更好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提升返校学生学习生活质量,服务学生合理需求,七月中下旬,学校统筹各部门连续举办了两场学生代表座谈会,各部门负责人与双校区25名各学院学生代表座谈,征求意见建议。会议结束后,《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校园管理优化调整的通知》、12项细化服务举措随即出台。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同学们出入校门的安排和时长实现了动态调整,开放的食堂、超市和公共自习室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启用的浴室越来越多、淋头数量正在增加,超市的货架越发琳琅满目,时蔬鲜果源源不断......每一个有心人都能感受到校园里时时刻刻的变化,每一名天大人都能感受到学校认认真真的呵护和牵挂。盛夏已来,这所巍巍学府的美丽校园,就像一只正在展翅的蝴蝶,一点点绽开那双色彩斑斓的翅膀,期待你感受到她最美好动人的一面。

“同学您好,就您的留言给予回复:您的备考书晚上可以在图书馆储物架上有序放置。”入夜,在北洋园校区备战考研的化工学院大三本科生王钰接到了这样一则短信。这是对她几个小时前刚刚在图书馆咨询服务平台上提问的回应——图书馆专门设置了储物架,“考研党”们可以将自己厚厚的备考资料长期寄放在那里,“省却了每天背着厚书来回爬楼的劳累,也为这份体贴感到暖心。”

“谢谢您。感受到了天大的温度,和为我们设身处地做出的改变。”王钰这样回复了短信。她并不知道对面的陌生号码到底是哪一位老师,因为这并不重要。“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天大人。”(编辑 焦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