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深圳特区40年|肖松山为深圳学院师生讲授创新创业课

      2020-08-28       

本站讯(通讯员 柯佩宜)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借深圳特区40周年之际,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TSI)也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深圳创新创业案例研讨会,由天津大学校长助理、GTSI中方主任肖松山主讲。“最生动的双创课程往往不在课堂上,而在深圳改革开放和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在这篇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土地上!”肖松山对同学们说。

在这堂课上,肖松山介绍了GTSI的教育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首先是把佐治亚理工的专业课程体系原汁原味地引进GTSI;第二是通识教育体系,融合佐治亚理工通识课程优势,是实施全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三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知识结构、创客赛事到校企实践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充分利用深圳这座城市天然的优势与资源。

作为GTSI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下的系列课程之一,肖松山在今天的创新教育大讲堂上,以《大疆在深圳放飞梦想》作为第一案例,和同学们探讨了“大疆创始人汪滔为何选择深圳而非香港创业?”这一话题,借此案例剖析了深圳在创新、创业和创意上所具备的软、硬件吸引力。

肖松山表示,深圳的成功可归纳为梦想、创新、效率、生态几个关键词,这不仅体现在深圳这座城市上,也融合进在深圳取得成功的每一家公司以及他们背后的创始团队。

在分享腾讯公司的案例时,肖松山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何游戏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为何打游戏会给人带来快乐?开发一款成功的游戏需要哪方面的人才?”

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积极讨论,其中一位男同学举手发言:“花6块钱就能玩游戏玩得很尽兴,但同等的价钱却听不了一场演唱会也看不到一场演出。”另外一位同学则回答说,若要组队设计一款游戏,代码与程序相对是比较好解决的,但它还会涉及到策划、美工和运营等多个环节,所以做一款游戏不止是写代码,而是打造一款IP,对美学的人才与能力也有很高的需求。

此外,肖松山还分享了“比亚迪如何化危为机”“华为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温氏集团的互联网养猪思维”等见证并参与深圳过去40年来瞩目发展的创新公司的故事。它们在新能源汽车、通讯与智能设备和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等不同领域探索着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范本,一次次突破营收增长新高。

但在亮眼的数字和酷炫的故事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企业身上所折射的创新精神——创新并非喊口号,它本质上是一件苦差事,需要你不断去突破极限、解决危机、找到非同寻常的解决方案。过去40年,无论是深圳这座城市,还是扎根在里面的公司和个人,创新是他们的共通之处。

肖松山在课堂上还分享了深圳蛇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线的起源、深圳土地拍卖的“第一槌”、“抢来的第一证券交易所”之来由、“天下第一村”南岭村的前生今世等故事,从城市到社区、从企业到个人,无一不展示深圳那种敢试、敢闯、敢创——创造、创意、创新、创业——的激情。

最后,肖松山对同学们提出一点希望,“如果你们在深圳学习的这段时间,连一场音乐会、一场展览都没去过的话,那就真的太遗憾了。”他希望同学们不仅要扎实专业知识,也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不妨将深圳当成一座巨大的开放的“校园”,充分利用好深圳在科技创新之外丰富的艺术与文化资源。(编辑 赵习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