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2020年新闻大事件盘点

      2021-01-06       


编者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021年。回首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跌宕起伏的一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疫的伟大胜利,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未来中国绘制了宏伟蓝图;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天大隆重庆祝建校125周年,深化“三全五育”改革,推动扶贫攻坚见实效,推出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持续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天津大学实施“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一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天津大学报》如约推出“2020年天津大学新闻大事件盘点”,与大家分享过去一年的喜悦与荣耀。2021年,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天大人”共同纪念建校125周年

在这个特别的2020年,天大迎来125华诞,学校决定要以爱国的实际行动来纪念建校125周年,确定校庆的主题为“全球‘天大人’·携手筑小康·共建地球村”。这也是母校对全世界“天大人”发出的倡议书和动员令。

学校全年举办“爱国奋斗的足迹”办学成果展、“寻访筑梦‘天大人’”全球接力行动、“兴学之路”教育扶贫专项实践、“125个重大科学问题” 发布会、学科建设高端论坛、“人文握手科学”大学文化高端论坛、“红叶季”·双庆诗歌音乐会等一系列高品位学术文化活动纪念建校125周年;出版校史书籍,在校内外重要平面媒体推出系列深度解读天大精神和品格文章,总结“十三五”成果,凝塑大学精神、激励广大师生校友投身民族复兴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战中贡献力量。

10月2日校庆当日举行“云校庆”启动仪式;校领导与125名学生同唱生日歌、分享校庆蛋糕;“家国颂 天大情” 线上线下歌咏活动师生共同讴歌;万千校友通过“全景天大虚拟校园展示平台”云游美丽校园,在“时光记忆博物馆”和“八十年代学生生活图片展”中追寻青春记忆。校庆期间,文创大赛、书画展、新技术体验、李曙森校长雕像揭幕、绍熙-贤敬海棠园揭幕等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打出全媒体宣传组合拳,讲好“天大故事”,10月2日面向全球网友举行12.5小时校庆大直播,在12个网络平台播出,近千万网友收看;策划并制作高水准宣传片《新之所向》反响热烈;官方微信推出6篇阅读量 “1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亿;全国媒体发表校庆报道30余篇;《中国日报国际版》我校校庆英文特刊发行30万份至63个国家和地区。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天大上下团结一心,携手联防联控,扎实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共同经历抗疫大考。

天大各附属医院累计派出110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冲在抗疫一线;天大医学部临床医学院院长吴琦担任全市新冠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天大海河医院医护人员成为战疫主战场的先锋队队员;学校各附属医院挺身而出,共同承担全市新冠肺炎主要救治任务,并肩筑成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

2月17日全校师生开启“空中课堂”,书记校长开讲“线上第一课”, 19023名本科生、1380名本科教师、2399门本科课程从线下转到线上;上学期累计开设研究生课程357门、选课人数23421人次。科研人员努力把论文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生物信息中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注释数据库上线,生命科学学院、精仪学院等联合有关公司研发的新型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和检测设备可快速检测病毒,医学部联合海河医院提出新冠肺炎自体血三氧疗法,成功救治确诊患者,被纳入市卫健委发布的“天津模式”专题报道;设计总院投入天津医大朱宪彝纪念医院发热门诊项目设计,建造疫情防控“战斗堡垒”。

学校开发综合服务平台App,校园管理智能化;在各个校门设置临时检查站,成立疫情应急小分队,对校舍、食堂等公共空间做好消毒防护工作;352名学生志愿者为天大各附属医院医护工作者子女提供线上学业辅导,8000余天大学子向社区(村)报到,参与联防联控开展志愿服务;师生校友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开展自愿捐款,全校15600余名党员通过各种途径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各级团组织开展20余场“五·四”云团课,致敬战疫中的天大青年。

定点扶贫宕昌县脱贫摘帽

2020年,天津大学强化使命担当,助力宕昌打赢脱贫攻坚战。11月2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宣布宕昌县脱贫摘帽。

教育扶贫全面发力,36个院级党组织与宕昌25个乡镇党委结对子,开展“北洋薪火计划”,为宕昌33所学校、5749名学生提供结对家教帮扶;在宕昌建立43间“北洋梦想教室”,开设“智慧云课堂”,对宕昌继续教育开展全链条帮扶;推进健康扶贫,协调校友捐赠防疫物资,开办抗疫培训班,联合企业捐赠27套便携式彩超机,举办“村医能力提升研修班”,联合附属医院专家赴当地义诊,搭建平台实现“云端”会诊,投入30万元帮助解决自来水消毒问题,申请200万元推动“厕所革命”;助力产业扶贫,支持建设天津大学挂面车间、菜籽油车间,销售均超过100万元,帮助龙头公司设计外包装打造“甜蜜品牌”,开展带头人专题培训,制定全域旅游规划等;引导消费扶贫,开设扶贫超市,师生校友以买代帮;推进文化扶贫,帮助设计哈达铺干部学院。

天津大学结对帮扶静海付家村工作12月高质量通过天津市的第三方核查验收,全面实现“三美四全五均”等帮扶目标。

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学校扎实推进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发挥组织优势投身抗疫和脱贫攻坚,数千党员师生参加志愿服务,院级党组织同宕昌结对帮扶;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同厦门大学联合专题研讨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集中开展各类专题培训,拓展校内外年轻干部教师实岗锻炼渠道,提高干部队伍履职能力水平;加强考核评价工作,组织开展院级单位任期目标中期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工作;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性工作,开展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专项检查整改,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论坛和专题培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组织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发挥示范党课的典型带动作用;校党委在天津市高校党建示范推动会上作典型发言,1个党支部被评为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2个全国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多措并举推进“双一流”建设

天大统筹推进“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学科布局,获批新增5个自主审核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救援医学硕士点,自主审核增设物理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交叉学科);天津应用数学中心成为首批建设的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学校试点启动“天智计划”,着力培养交叉复合创新型人才; 24个学科上榜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其中2个位于前10,8个位于前50,15个位于前100。27个学科上榜泰晤士首届中国学科评级, A+学科数居大陆高校第九,总体评级居大陆高校第十。

直属医院体系布局滨海

undefined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与学校9月召开启动会,依托泰达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滨城医院(中新国际医院)共建天津大学滨海直属医院体系,天津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正式揭牌,3院1所打造医教协同、医工融合的高水平三级甲等医院集成示范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医学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深度融合。“天津大学滨海国际医学院”建设将启动,培养一批高水平医生和复合型医工人才,带动滨海新区医疗服务行业和高端医药医械产业集群式发展。

学校医学学科首次进入QS排行榜,入围全球550强,名列中国大陆前20;临床与健康学科首次入围“2021年度泰晤士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并列中国大陆第21位;3个学院的4个专业首次按照新医科大类招生。

文科综合实力继续攀升

2020年,天大文科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发起成立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首个高校联盟——法学教育创新联盟,践行“新商科·天大倡议”;冯骥才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教育文艺体育卫生座谈会,建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获批人文社科重大、重点项目5项;4项成果获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冯骥才团队成果获一等奖;21项成果获天津市高校优秀决策咨询成果表彰,3项成果获评CTTI“年度精品、优秀成果”。学校融入“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基于传播内容认知的网络空间治理研究”;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颜晓峰获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

持续推进一流本科教育

天大3月50门课程获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认定,居天津市首位;学校新增合成生物学、智能感知工程、地理科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合成生物学、智能感知工程在全国属首批设置;4月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首批试点高校,获批5个专业共150人招收计划;6月以“19个大类+5个专业”推行跨学院大类招生;7月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连续第四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副校长巩金龙担任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组长;9月5个项目入选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居全国第四名;12月19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居全国第八。天大学子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2金3银,创历史最佳成绩。

新工科建设更见成效

2020年,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天大10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总数全国第一;19个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个项目通过行业学(协)会立项,立项总数蝉联全国第一;发布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2.0,提出了四方面12条关键任务;完成第一个新工科校级引导性平台——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建设,差异化、梯度式建设校、院、专业三级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推进新工科建设迭代创新;举办600名代表参加的“后疫情时代的新工科教育:挑战、机遇与应对”研讨会;建设第一个校级新工科实践教学共享平台——智能制造平台,为学生开展新工科创新实践提供硬件条件。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9月启动第四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深入研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发布以“一个目标、三个体系、五个统一、八大任务”为核心的《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草案)》。10-12月,全校各单位通过主题报告、宣讲、调研、专题研讨、交流讨论、访谈等形式,围绕研究生教育改革举措开展校院两级、师生共融的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矩阵式大讨论,形成一批科学、严谨的意见建议,为完善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贡献集体智慧。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举措受到社会媒体和多所院校关注。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020年学校坚持创新引领,努力贡献一流科研成果,科技总经费再创新高,达37.68亿元,较2019年增长6.6%;天大4项成果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1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牵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5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3项,“十三五”累计获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0项(国际合作项目17项),全国高校排名暂列第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1项,其中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0项;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评估,其中轻型动力教育部工程中心获评优秀;建设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0年重大成果喜讯频传:“海燕”再次刷新国产水下滑翔机世界纪录,最大下潜深度达10619米,续航时间301天,续航里程超过4000公里;高忠科团队获世界机器人大赛双冠军,脑机交互编解码芯片“脑语者”荣获“2020年度中国机器人科学引领奖”,天津大学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入选69个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

深化“三全五育”综合改革

2020年,全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三全五育”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学校建立健全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体系,组织精品报告立项31项;中央宣讲团成员舒启明、天津市市长廖国勋等到校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组织精品辅导报告立项31项,学生思政理论宣讲团开展校内巡讲近30场;建好“天津大学”学习强国号、“敬业湖”公众号、党建网等学习平台,进一步强化干部师生思想理论武装。

学校年初发布“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设立改革试点学院3个,启动精品项目立项38项;深入开展思政课创优行动计划,探索“线上慕课+直播专题+互动答疑”的“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法,“基于移动端的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获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感悟和把握《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力量虚拟仿真实验”、“兴学之路——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实践”分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首批本科生入学,首批博士生招生,基本形成本硕博贯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

校内巡察扎实稳健

校党委通过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天津大学特色的巡察工作体系,2020年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稳步扎实推进校内巡察工作,全年开展3轮巡察,巡察了15个院级党组织,至目前,已完成对32个院级党组织的巡察工作,巡察全覆盖率达到88.9%,为学校建设一流大学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10月15日,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钟登华一行6人调研我校巡察工作且给与充分肯定,并对高校系统开展巡视巡察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深化人事制度综合改革

学校正式启动人事制度改革2.0版方案,各院级单位出台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方案并逐步启动评审工作;9月顺利完成69名首批次受聘“北洋教师职业发展体系”人员聘期考核;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目前进入“北洋教师职业发展体系”的卓越教授17人、讲席教授80人、英才教授209人,2020年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50人次;1人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12月举办第十届“北洋青年科学家论坛”暨首届天津新兴产业人才高峰论坛,进一步构建一流人才全球选聘体系。

学校高效平稳完成养老保险改革,准确核对教职工参保信息和缴费年限,多种措施服务教职工办理各项手续,3800余名退休教职工养老金整体移交社险中心发放,4820名在职人员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

持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2020年,我校完善全球战略合作网络建设,新签7份校际协议,续签12份校际协议,新增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科莱恩公司等世界一流高校、企业合作伙伴,已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49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院校增至7国24校,持续获批重大援外项目,辐射效益拓展至港澳地区;公派研究生录取179人,录取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举办“国际视野与全球胜任力”系列讲座20余场,线上线下国际会议34场;2名外籍教师获天津市海河友谊奖、2名获提名奖,4人获市政府最高荣誉表彰,1人获202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进,天大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成为天大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第一个异地办学实体;天大-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加快建设,招收2届博士生115人,引进18名优秀博士后和外籍教授、副教授各一名,与6家福州市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国教学院招收138个国家和地区的3073名留学生,也门籍博士留学生抗疫事迹受到63家境内外媒体报道,被列入教育部来华留学优秀正面典型案例。

推进校园文化繁荣

2020年学校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建设,蝉联“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做好新一轮周期的建设和培育。2020年“天大·海棠季”以“云赏花”模式开展了20余天的线上活动。师生、校友、一线战“疫”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相约“云”上,共赏“千株海棠摇玉树”,海棠季直播活动在各平台的累计阅读量约1400万人次。冯骥才先生出版新书先后获得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和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发的“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书香校园建设扎实推进,开展“四史”学习,支持13项“书香校园建设精品立项”。学校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北洋大讲堂25场、周末音乐会20场;北洋艺术团在2020年天津市文艺展演中斩获佳绩,积极备战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

编制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0年学校启动编制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谋划中长期战略布局,建构“1+X+N”的“十四五”战略规划体系,即一个主规划,X个分规划/专项规划,N个学院(部)规划,初步形成了“以主规划为领,以专项规划为行,以学院(部)规划为列”的矩阵式规划框架。

“十四五”规划编制以来,学校组织专题研讨60余次、调研培训10余场,提升能力培训7场,学校1500余人次参与规划编制主题培训,产出专题研究报告19份;坚持开门问策,多种渠道面向全校及各界征集建议,获师生校友广泛关注。

大型地震模拟设施完成基础施工

受疫情影响,学校牵头建设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包括仿真中心和实验中心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 3月土建复工建设,12月底前完成了基础施工;计划2021年8月底竣工验收。大型地震模拟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全社会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为保障土木、水利等重大工程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巨大效应。

诞生无人机飞行吉尼斯纪录

12月18日凌晨,全球智能工业级无人机领军企业一飞智控联合天大共同完成在天大新校区体育馆成功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最长时长无人机表演的动画”。

600架无人机一键操控起飞,在通过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实现全球首次空中连续动画飞行表演,排列出炫彩画卷,用先进技术描绘世界著名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一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无人机领域强大的科技力量。挑战当天,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官全程参与并完成官方审核查验,最终宣布全程连续飞行动画过程用时26分19秒,成功创造全球纪录,标志着我国无人机民用集群领域技术再上新台阶。

全球校友助力母校发展

2020年,天大校友总会七届二次理事大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校长金东寒当选会长及法人代表;校友总会规模扩大,地方校友会达124个、院级校友会达25个;组织131家校友企业网上专场招聘,提供4800余个招聘岗位;争取校友扶贫专项资金240余万元,捐资50万元资助宕昌防疫,开展“助力宕昌”消费扶贫专场直播,捐赠近30万元支持新疆策勒县扶贫,引进帮扶资金200余万元,支持宕昌学校设施改造。全球“天大人”并肩战疫,捐物128304件、捐资4000余万元,筹资近500万元支持母校抗疫。

校庆期间校友总会开展“筑梦天大人”校友寻访、全球校友为母校送祝福活动;第二届“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4大赛区吸引170余个校友创业项目报名,百余家投资机构关注,24个项目进入总决赛;举办校友创新创业领袖论坛,百余精英校友共论创新创业之道,数万人共飨思想盛宴;以“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校友创新创业论坛12月举行。

(编辑 校报编辑部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