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市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2021-04-22       

本站讯(通讯员 兰巧玲)4月20日下午,由天津市人社局、天津大学、滨海新区联合主办的天津市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博联体”)成立大会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隆重召开。国家人社部及主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大会并为博联体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医学部主任顾晓松受聘为博联体学术委员会主任,并以《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为题作学术报告。

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二级调研员王芳,天津市人社局副局长陈晖,滨海新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弢,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美蓉,中国组织人事报人事人才部主任周峰出席会议。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重点单位负责人,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科院工业微生物所、中国医科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大学各直附属医院、中国电子、浪潮、东软、康希诺生物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生物医药领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负责人及在站博士后等150余人共同参加。

4A827

5F8D6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美蓉致辞

赵美蓉在致辞中首先就博联体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对天津市人社局将天津大学确定为博联体主建单位表示感谢。她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博士后队伍是科研工作的“生力军”和师资队伍的“蓄水池”,天津大学作为全国新医科建设参与单位,一直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她表示,市人社局在天津大学设立博联体办公室和博联体学术委员会,委托天津大学人事处与医科建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博联体各项工作,是对学校的信任与肯定。未来,天津大学将在市人社局的指导与支持下,与各有关单位一道,统筹协调好博联体申报、运行和导师库建设等有关工作,为我市新医科高质量发展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自主创新重要源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F0C0

天津市人社局副局长陈晖致辞

陈晖指出,创新设立博联体是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要求,以博士后人才培养为纽带结成创新联合体,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博士后招收规模和培养质量,打造我市高层次青年创新人才高峰高地。希望博联体尽快启动运转,相关部门给予充分的要素资源,为博联体引育的博士后提供良好的学术和生活保障,助力他们充满激情、心无旁骛的开展创新创造活动。同时,博联体要不断完善运行制度,确保健康高效运行,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吸引更多高层次青年人才涌入津门。

71C80

滨海新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弢致辞

张弢在致辞中表示,将按照本次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美丽“滨城”的要求,充分发挥博联体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助力联盟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型生物医药人才,高起点谋划博联体提升联盟吸引力、高效率建设博联体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高质量服务博联体激发人才创新动力。将以博联体的成立为契机,发扬勇立潮头、勤学实干的拼搏精神,以时不我待的态度、永不言败的气魄、勤恳踏实的作风、十足的诚意,为广大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

905C5

揭牌仪式

会上,王芳、陈晖、张弢、赵美蓉共同为博联体揭牌,现场参会人员一同见证并祝贺我市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联体正式成立。

1026F

授予聘书

随后,陈晖为顾晓松颁发了新医科生物医药博联体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

38828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作报告

成立仪式结束后,顾晓松以《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为题作博士后培养专题学术报告。

成立大会前,博联体召开了成员单位首次全体会议,30家成员单位表决通过了《新医科生物医药博联体公约》,签署了《新医科生物医药博联体共建协议》,并一致推举顾晓松院士担任新医科生物医药博联体学术委员会主任。

据悉,首批加入博联体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共72个,天津大学、中科院工业微生物所、康希诺公司等3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博士后设站单位强强联合、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以博士后人才培养为纽带结成创新联合体,融合了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链起了科学家和企业家,链起了市场和实验室,链起了高校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形成产学研用一体推进的创新生态体系,将有力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在津集聚、加速发展,提升新医科在全球的学术学科影响力。

博联体是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天津大学和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联合提出的对博士后管理模式的创新升级,采用“联合招收、联合培育、联合考核、联合使用”四种协同共建方式,包括统一发布博士后招收计划、共建导师库、统一出站考核、共享科研平台、联合申报课题(项目)等13项共建任务,成员单位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确保质量”原则,按需选择参与一项或多项共建任务,签订共建协议书,明确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形成“1+1>2”的共赢发展态势。

(编辑 张华 王昊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