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创新创业课程与教育项目主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1-04-30       

本站讯(通讯员 陈明静)4月28日,由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务处和宣怀学院共同举办的天津大学创新创业课程与教育项目主题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第五会议室顺利召开。天津大学副校长巩金龙、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张玉利教授和来自研究生院、教务处、管理与经济学部、智能与计算学部、精仪学院、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和宣怀学院等多个学院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相关专家参与会议讨论。

巩金龙副校长在开场讲话中强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除了传播理论知识,还要面向产业未来需求,实施项目式教学,发挥新文科的教育理念,将创新性的批判性思维模式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而人才培养是慢变量也是强变量,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还需进行试点和探索。

随后张玉利教授受邀进行了“现阶段推动高校双创教育的思考”主题报告,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双创教育遇到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建立哑铃型的双创教育体系,旨在通过课程的系列化、多样化、梯次化使得学生行为背后的认知思维和企业家精神落地。

会上各部门、各学院专家就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微专业、微学历、专创融合等方面各抒己见进行研讨,为实现探索天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宝贵建议。

针对双创课程建设,“双创意识培养”、“去功利化”、“融合”是与会专家提到的高频词汇,双创教育不同于传统课堂教育,应该摒弃单一的课程化建设体系,采用训练营模式和手动学习理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围绕双创师资建设,与会专家提到双创教育基础师资的短缺是很多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加大师资投入,构建人才资源网络,加强校企人才流动,注重教师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为强调专创融合在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中的重要性,会上提出要在本科生层面开设微专业,研究生层面开设微学历,探索阶段性培养模式,并针对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育组织的架构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双创教育的集成化和系统化。

最后宣怀学院采用视觉纪录的方式为研讨会的各部分内容和观点进行了总结,带领各位专家现场回顾了会上提到的高频词汇和关键观点。

创新创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探索创新创业课程与教育项目对推进具有天津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重要意义。

(编辑 刘延俊 于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