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记者 焦德芳 摄影 丁宇)5月31日上午,天津大学在卫津路校区科学图书馆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推动会暨示范党课观摩会,邀请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北洋大学校友何国模作《北洋大学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主题报告。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美蓉、市政协何国模同志秘书李代玉和学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校关工委成员、院级党组织书记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共同聆听了这堂生动的党史课。会议由天津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天津大学党委原副书记、纪委书记汪曣主持。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亲切会见何国模同志。李家俊高度评价了何老为革命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全校师生要传承发扬好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赵美蓉结合中央精神和学校实际,代表学校党委对各级党组织落实好讲党课的任务提出要求:一是广泛组织讲党课、上党课;二是要组织讲好“七一”专题党课;三是注重提高党课实效;四是要发掘先进典型。她强调,各院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学校党委的要求,加强统筹策划、组织实施和指导督促,及时发现和推荐优秀课程,做好党课的审核把关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报送学校党委。

会上,何老娓娓道来,他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解放前夕北洋大学师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爱国运动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1945年日本投降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对国家前途充满希望,但是蒋介石反动政权在美帝国主义扶植下,撕毁政治协议,大肆向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重新把国家推入了内战的深渊。何国模凭着正义感和民主思想的要求,积极参加了学生运动。“在学生运动中,在跟敌人的斗争中,我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产生了参加党的要求。只有融入到党的集体中,才能推翻三座大山。”
平津战役前夕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国民党政府要求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南迁,巍巍北洋这所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风雨飘摇。何国模深情回忆道:“危难之时,党领导了护校阻击战,组成了应变委员会,保护校产、转移师生,在战火中保护了学校,将中国第一所大学完整地交到了人民的手中!”
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共同聆听何老对这一段红色历史的珍贵回忆,共同领略北洋大学的前辈们爱国奉献的精神,深刻领悟革命前辈在党领导下的奋斗历史,意义非凡,让人倍感振奋。“我们要以前辈为榜样,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继承好天津大学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
何国模,1928年出生于北京市,祖籍浙江余姚;1947年考入北洋大学,毕业后留校任职;上世纪80年代初期调到天津市委,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教育卫生委员会主任等职。
(编辑 焦德芳 陈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