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刘佳)日前,我校第六届学生工作集体和个人优秀案例终评会落下帷幕。天津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斌以及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赵欣、校团委书记管虹担任集体案例评审的专家评委。第八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天津理工大学霍虹,第四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三等奖获得者、南开大学宋燕,第十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天津师范大学曹陶科,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天津财经大学赵爽等天津市优秀辅导员代表担任个人案例评审的专家评委。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人员,各学院(部)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代表参与集体案例评审、观摩个人案例展示。

本年度,我校共有24项集体案例和70项个人案例积极申报,内容涉及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学生成长发展指导、网络思想教育等方面,经过初评环节,共有15项集体案例、18项个人案例入围终评展示。


终评会上,案例负责人分别围绕案例的实施背景、目标意义、具体举措、工作成效和经验规律进行展示,并回答了评委的现场提问。与会评委一致认为,本年度案例聚焦党史学习教育、“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等重点工作,结合各学院(部)的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形成了一系列可示范、可辐射、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体现出我校辅导员队伍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思考与创新探索。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作为专家代表点评集体案例,她认为各单位的案例有高度、有亮度、有深度、有广度,既对标对表党中央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始终将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主线贯穿其中,同时具有各单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涵盖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就业指导等方方面面,建议各单位继续互相学习、借鉴,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第八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天津理工大学霍虹在点评个人案例时,建议辅导员老师要找准小切口,深入剖析,精耕细作,聚焦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持续研究,在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上久久为功。
最终,建筑学院申报的《追随红色足迹,打造“行走的课堂”,用建筑语言讲述党史故事》等10项案例获评“第六届学生工作十佳集体案例”;梁绍楠申报的《启智·共情·育人——以“小智漫画”引领学生成长为例》等10项案例获评“第六届学生工作十佳个人案例”;另有5项集体案例和8项个人案例获得提名奖。


为引导辅导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总结凝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经验做法,我校连续六年开展学生工作优秀案例评选,旨在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促进思政工作精准化、精品化,切实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针对性、实效性。

(编辑 焦德芳 柳嘉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