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刘刚 杨云婧)2021年6月25日,由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天津大学、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天津大学低碳建筑国际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建设与规划高端培训中心协办,乙未文化承办的“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成功举办。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李行、天津市发改委副主任孙虎军、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天津大学副校级干部谭欣、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冯楠等领导莅临会议。论坛吸引了领域内近500人参加线下会议,共有170余万观众收看了多个平台的线上直播。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同时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共探该领域产教融合发展之道。论坛虽已结束,精彩尚未剧终,众多业界专家、学者的报告演讲仍令人记忆犹新,思绪涌动。
自论坛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论坛的筹备举办也得到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建筑、中建科技、国网综能、腾讯、特斯联、中城基金、中国建筑标准院、中建集成、万科、天一建设、天友设计、光辉城市、微筑科技、小库科技、山水比德、顺安远大等众多单位的大力支持。
论坛从智能化、绿色化的建筑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到对零碳城市建设实践经验与创新发展战略的探寻,聚合管理人员、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为迎接时代创新和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贡献智力成果和优秀经验。本次会议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曾鹏、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关静共同主持。

开幕式主持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曾鹏

致辞: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 李行
李行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四五”开局之年恰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确立,智慧建筑也迎来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的转型之年,在此背景下,此次论坛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核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又是产教融合。建筑创新教育决定了建筑的未来。如何促进产业界和教育界的协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议题。期待论坛能够促进产教双方全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产教合作典范,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贡献专业力量。

致辞:天津市发改委副主任孙虎军
孙虎军表示,天津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实现天津市到202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作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建设试点城市,天津市在与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紧密互动及协作下,将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建设视为共同目标追求,合力推动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业态落实落地,协调推进学科交叉与跨领域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探索搭建智慧城市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密切联动互促机制。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是各方共同努力的宝贵成果,也将对天津市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致辞: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 邢厚媛
邢厚媛表示受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彦华的委托,也谨代表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对今天高端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美欧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正在经历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过程。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今天讨论智慧建筑和零碳城市的话题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它是我们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落实“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是中国建筑业如何在国际竞争中能够和其他国家竞争对手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输在起跑线上的重要举措。希望今天的盛会不仅能够吸引建筑业的有志人士撞击出思想火花,更能为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培养出更多人才,达成更多共识。

致辞:天津大学副校级干部 谭欣
谭欣表示培养和汇聚具有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是天津大学的使命。智慧城市与低碳城市的建造,依赖学科交叉和产教协同创新。天津大学积极参与和推动产教融合,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汇聚与配置,致力于高端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天津大学成立了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教学研究培训基地并发布了新工科天大方案,同时也建立了我国首批智能建筑研究生专业,这为探索我国未来创新型智慧建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天津大学希望以此次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为载体,与各方进行深度的交流与合作,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积极推动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发展的创新之路。

致辞: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冯楠
冯楠表示,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非常高兴能和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以及天津大学共同举办这次活动。作为天津产教融合示范区以及教育部和天津市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标杆区,海河教育园区积极利用教育资源集聚优势,全面推进城市产业和教育融合。如今天津国展盛大开幕,海河教育园区将充分利用国家会展中心产业集聚的优势,以展聚人、以展聚产,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展会链、创业链和创新链快速衔接,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引擎。作为主办方,会持续高水平的把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举办下去,更好地服务各方!

宣读《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倡议书》: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孔宇航
孔宇航代表此次论坛宣读了《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倡议书》,论坛倡议相关部门、各科研院所和行业顶尖企业共同创建“人才双向培养、技术协同攻关、产业有序转化、学术多元交流”的产学研平台。围绕产学研用一体,政校企用联动;深化教育改革,践行三全育人;发挥产业优势,打造产教联盟;凝聚行业力量,共创零碳未来四个方面展开多层次产教融合。
为了加强论坛对产教融合的可持续推动,本次论坛专门设立了产教融合暨展教融合基地、产教融合秘书处和产教融合推广大使。同时,为了促进智慧建筑全链条产业的产教融合、交叉与碰撞,本次论坛还聘请了覆盖能源、建筑、物联网、金融、教育等多个相关领域的20余位产业和高校专家作为论坛的首批产业专家和学术专家。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李行、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天津大学副校级干部谭欣分别为产教融合秘书处、首批产教融合基地、产教融合推广大使、产业专家和学术专家授牌。

集体合影


产业专家合影

学术专家合影(部分专家因疫情等原因未能到场,由代表代领)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尹波智慧建筑赋能建筑领域碳中和
尹波就建筑低碳发展现状、智慧建筑助力碳中和发展的思考以及智慧建筑发展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在机遇与需求充分对接、技术基础与实践经验相互支撑的发展阶段,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式打造智慧设计、智慧建造、智慧运维、智慧服务的发展战略,建立低碳转型发展新模式。让智慧建筑赋能建筑领域碳中和,开启建筑低碳化,低碳链条化,链条精细化,精细智能化的崭新篇章。

天津大学低碳建筑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刚新工科引领中的天津大学智能建筑专业
刘刚围绕“智能建筑对零碳城市的贡献,如何培养智能建筑专项人才,未来产教融合对双碳战略的作用”三个问题,系统介绍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专项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智能建筑专业策划焦点、培养体系特色和产教融合成果。以行业紧缺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和场景式创新技术为导向,天津大学以国际化的视野不断探索智能建筑复合型领军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体系、校企联合的产教系统和国际领先的实验平台,在教育培养改革、重大工程实践和学术成果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未来发展中,天津大学智能建筑专业将紧密围绕国际前沿和国家双碳目标,通过多层次全链条联动和校企产教联盟,实现人才双向培养和成果有序转化。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周炳做“碳达峰、碳中和”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
周炳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在央企中率先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方案内容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建筑领域的低碳转型是我国双碳目标发展的工作重点,国网已在综合能源服务、“零碳”规划设计、楼宇智能控制以及虚拟电厂等多类项目中开展了双碳目标的探索与实践。为了营造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国网还推出了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和碳资产增值服务,并提出合力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合力开展规划和建设、合力培养创新人才三点倡议,全力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先行者。

特斯联科技集团资深副总裁 李腾AIoT赋能产业数智化 塑造零碳未来城市
李腾表示,特斯联是光大集团“三大一新”战略中新科技版块的代表企业,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全面构建AIoT产品及解决方案体系,自2016年起开始布局碳中和领域,并通过在智慧建筑、智慧能源、智慧园区等领域的深耕,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场景化碳中和解决方案。特斯联致力于通过数据平台打通和AIoT技术赋能,实现对整个碳排放行为的全周期监测,并正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着力通过AI碳中和云的打造,助力全场景生态碳中和目标达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林波荣建筑智慧低碳发展挑战思考
林波荣表示进入“十四五”以来,建筑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首先,新冠疫情的爆发引发了各界对于建筑环境营造的反思,健康中国的建设需要全流线的功能提升和改造,将健康纳入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全过程。同时,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方式出现颠覆性变革,“数字城市”有望于2050年之前全面实现。并且,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承诺将使得城镇能源系统进入“可再生能源时代”,发展目标转变为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能源消费侧革命。这些机遇与挑战促使未来建筑向着功能与空间的健康化、智慧化、个性化、共享化方向发展。其团队也从建筑设计新方法、环境控制新产品、数字驱动的智慧运维三方面入手,紧跟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国际一流人才。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丛笑“新城建” · 新“智慧”
李丛笑从“新城建”的“背景意义”、“智慧城市”和“智能建造”三大方面层层递进逐一讲解,提出新城建是“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并解析了相关推动政策,行业发展重要任务和最终产品市场需求。CIM平台建设是系统推进“新城建”各项任务的基础,中建科技通过CIM平台、“CIM+”中的应用逻辑和推进智能建造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实现满足多供需侧的CIM需求指标和CIM+集成应用,助推“新城建、新治理、新服务、新运营”的产业融合。中建集团不断推进智能建造的实践探索,在工程中践行基于BIM的 “正向设计”一体化协同工作模式,能够实现“全员、全专业、全过程”的三全BIM信息化应用,促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融合发展。并且,开展了建筑科技创新与实践的“技术平台、投资平台、产业平台”,提出了新城建是用新“智慧”改造建筑业的理念,担当改革创新重任。

浙江大学电力经济及信息化研究所教授、IEEE会士 文福拴碳市场与电力市场的交互作用:研究现状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文福拴首先分析了电力行业与“30·60”双碳目标的发展关系,然后就研究现状展开介绍,进而提出了有待研究的问题与实施方案。电力行业是我国首个进入碳市场的行业,系统研究和分析两个市场之间的交互影响和相关策略是落实国家“30·60”双碳目标必要且紧迫的任务。通过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分析,文教授提出协调电力企业在不同性质、不同时间尺度又相互交错的多个市场中的决策达到综合效益最优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并就此问题展示了团队现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应研究方法和未来研究趋势,包括不同市场间的交互影响分析、政策及博弈行为的综合影响、多市场间协同机制和决策方法等研究课题。

腾讯CSIG产业生态合作总监 郝景然双碳目标下腾讯的碳中和规划
郝景然从双碳战略的背景与路径、腾讯碳中和实践、腾讯依托生态与技术成为碳中和助推器三个方面,分享了腾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战略要求基于公司治理与产业服务做出的努力和展望。在整个产业服务端,腾讯CSIG是腾讯依托于已有的连接能力和互联网的技术能力,为碳中和目标和整个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提供底层技术的底座、连接器、工具箱和小助手。腾讯公司将投入技术能力、产品能力、生态对接的能力,助力产业发展。腾讯公司作为首批启动碳中和规划的互联网企业,将在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办公场所能源管理、日常办公低碳化、环保公益教育、企业碳盘查、碳资产管理等多层次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与服务,构建腾讯产业互联网生态平台。

主持人: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关静

此外,本次论坛还邀请了来自高校、建筑设计领域、金融领域、工程建设领域、科技领域的5位嘉宾围绕产教融合相关话题进行高端对话,就“双碳”战略目标下企业界与教育界应对策略、人才需求、人才角色、产教融合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对智慧建筑、能源、零碳等主题给予具有战略高度和实际操作性的未来规划建议,真正实现了论坛对话、沟通、交流、分享的初衷。
论坛最后,专门展开了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领域特色产业单位的互动推介。共有8家单位从产业的不同维度展开了特色服务领域和特产技术产品介绍,大量与会听众包括企业表示,通过特色推介拓展了他们对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业的认识维度,启发了业务思路,链接了合作意向。
本次论坛通过对智慧建筑、零碳城市、产教融合等主题的关注,深度剖析了建筑行业现状,探讨了如何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共享优质产教资源,促进了高校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跨领域交流,打造了产教信息化共同体,推进了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建设经验的共建共享。
"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将持续挖掘和邀请行业先行者们分享成功的经验,始终引领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领域发展,集聚政府、组织、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资源,通过可持续常态化运转,推动我国该领域的产教融合,为我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注入永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