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报特稿】改革前沿:生命科学学院10周年改革之路追溯

      2022-10-31       

走好新时代 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院10周年回顾


12F885

饶子和(左)和张春霆(右)两位院士为学院揭牌

2011年,天津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经教育部批准授权。2012年12月12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天津大学学科布局的进一步完善,理科建设特别是生物学科建设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新时代成立的新学院,该学院全体师生励精图治、团结奋进,书写了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发展的新篇章。10年来,学院以本为本,加强专业建设,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生物科学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改革试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年来,学院引育并举,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了包括院士、“国家杰青”“四青”人才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10年来,学院凝练方向,聚焦科技前沿,师生在《科学》(Science)、《细胞》(Cell)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研究成果;10年来,学院突出特色,加强学科建设,生物学获批天津市重点一级学科,生物与生物化学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在泰晤士2022年高等教育世界大学生命科学学科排名榜上,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科并列排名内地第13位。

坚持立德树人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12FD9

教育部网站报道学生野外综合实习

学院成立以来,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2013年9月,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届本硕博新生入学;2020年,生物科学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改革试点;2021年,生物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院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次组织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国内生物科学专业专家学者把脉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学院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本科生配备班主任、师友导师、科研导师、企业导师、思政班主任和学友导师,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学院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入选天津大学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学院”。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学院特别突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设置《野外综合实习》《生物学综合设计》《企业认知实习》等课程,组织本科生开展实验室轮转训练。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野外综合实习》,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昆嵛山、崆峒岛、八仙山等实习地点,学生们行走在深山密林、穿梭于海滩礁石,开展野外综合实习,识别、采集不同海滨生态和山地生境中的代表性动植物并将其制作成标本,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领悟,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生物学综合设计》是一门理工交叉的特色课程,以“生物设计与建造”为主题,课堂上学生们化身“艺术家”,以培养基平板为“纸”,以细菌为“笔”,创作出主题丰富的艺术作品,不仅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也体会到了生物之美和学科之美。


13E461

本科生代表队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

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类学科竞赛平台,主办“天津大学大学生生命科学基本实验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竞赛并取得佳绩。学院学生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获“天津市大学生生命科学基本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0项。此外,学院学生获得“‘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金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银奖等多项荣誉。学院与瑞普生物、华科泰、金域医学、鲁南制药、荣昌制药等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企业认知实习。学院超过2/3的本科毕业生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康奈尔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高校继续深造,2021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76.6%。就业学生在生物企业、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多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天津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天津大学学生科学奖”等荣誉。

坚持引育并举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石,是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学院成立以来,按照“人才强院”的建设理念,坚持引育并举,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曾毅院士任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建院伊始,学院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面向全球发布招聘广告,从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引进教师全职到学院工作。近年来,学院依托天津大学北洋青年科学家论坛生命科学领域分论坛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加入,目前有8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长期海外经历。学院十分注重青年教师培养,依托学术午餐会、生科午间沙龙、课程思政研讨会、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等多种形式,为学院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院青年教师在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理科组二等奖3项。目前,学院9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形成了由院士、“杰青”“四青”人才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021年,学院有3名青年教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占当年全校“四青”人才入选总数的6%;多位教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天津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学院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高尚师德文化,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做具有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大先生,将师德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学院每月召开一次教职工大会,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与学院教师开展谈心谈话,开展向卢永根院士、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学习研讨活动,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恪守职业道德;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在导师评聘、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的作用,将师德考核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学院教师及团队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侨界贡献奖”“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青年五四奖章”“天津市教育系统劳动竞赛示范集体”“天津大学我心目中的十佳好导师”“天津大学金牌活力实验室”“天津大学青年教工示范岗”等诸多荣誉称号。

坚持“四个面向” 产出一流科研成果



F13D3

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学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建设天津市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微纳生物材料与检疗技术工程中心,在结构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纳米生物医学、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开展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研究及服务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基于微纳生物检测技术的智能诊断产品创新与应用”成果获“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二等奖”;“纳米药物在若干重要疾病治疗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逆转录病毒辅助蛋白Vif(病毒感染因子)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猪病毒性疫苗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病毒的实时动态示踪与感染机制研究”“病毒特异性分子靶标的纳米标记”“正交化蛋白质元件的人工设计与构建”项目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学院师生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Science)、《细胞》(Cell)、《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走进科学》(Science Advances)、《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研究成果。

学院科研团队聚焦健康中国战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取得多项成果。2015年,寨卡病毒在南美洲和拉丁美洲肆虐,寨卡病毒感染除可能造成新生儿小头畸形,还能引发格林-巴利综合征,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2016年5月,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率先揭开了寨卡病毒复制的奥秘,为抗寨卡病毒的药物研发奠定了重要的结构基础,为抵御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在《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Cell)杂志上发表,并被央视、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报道。2019年10月,青年教师刘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解析出人源钾氯共转运体蛋白(KCC1)的2.9埃冷冻电镜高分辨结构,揭示了钾离子和氯离子在细胞膜蛋白上的结合位点,提出了钾-氯共转运机理,为癫痫等相关疾病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2020年5月,博士生王镐锋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在《细胞》(Cell)上发表研究论文,围绕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药物靶点RNA聚合酶开展科学研究,成功解析药靶蛋白和药物瑞德西韦复合物的三维结构,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院教师第一时间成立了抗击疫情突击队,从病毒检测、防治、安全服务等方面入手,加班加点开展科研攻关;与企业联合申报获批科技部新冠防控应急专项支持,研发出的“新冠病毒抗原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剂盒”获欧盟认证及新加坡生产文号,在火神山医院及相关方舱医院完成验证及使用并出口海外。

坚持合作交流 持续加强学科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生物学获批天津市重点一级学科;科学制定生物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凝练功能蛋白设计、赋能细胞、智能纳米药物等3个学科发展方向;参与制定学校基础学科建设方案、学校理科建设方案、大医科板块专业发展规划,加强生物学学科与工科、医科之间的协同交叉,牵头申报的“合成生物医药”学科群成功入选首批“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近年来,学院学科声誉持续提升,生物与生物化学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泰晤士2022年高等教育世界大学生命科学学科排名榜中,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科并列排名内地第13位;2022年5月11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第三版中国学科评级,生物学评级为A;在软科世界2022年一流学科排名中,天津大学生物学学科位列中国(内地)第29至39位。


E5B98

与中科院医学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学院注重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学科影响力,与天津市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共同举办了“第39届学术年会暨全国纳米医学与工程高峰论坛”,吸引了纳米医学与工程领域的600余名学者参会,提升了学院学科影响力;举办“天津大学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以午间沙龙活动为载体,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学者面向全院师生作学术报告,与分子聚集态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论坛,推动跨学院与跨学科学术交流;2021年,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5位院士和11位“杰青”做客“生科卓越讲坛”,开展学术合作交流;邀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程和平院士来学院开展合作交流,积极谋划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设立联合导师制度,共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与博奥赛斯(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研发一系列针对肿瘤、传染病等系列疾病的检测试剂盒产品,实现了进口产品的部分替代,产品已推广至全国30个省市数百家医院及体检机构,为患者节省超过40%的检测费用;派出4位青年教师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3位青年教师入选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发挥其学科专长,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展生物科学普及,助力脱贫攻坚,通过生物科普讲座、标本展出、特色公开课等方式进行科普宣传,辐射人数超过4万,在国家级贫困县甘肃宕昌建立3间“生物梦想教室”,助力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 促进学院事业发展



24FF05

生命科学学院院庆晚会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党建工作成效促进学院事业发展;注重加强师生思想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党支部结对共建、开设学院思政大讲堂、组织理论宣讲等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比例达100%,教工党支部书记全部进入学院党委班子;通过召开全体党支部书记工作会议、开展专题培训和工作研讨、党委委员联系指导师生党支部全覆盖等工作,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注重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发展国家级青年人才王生教授入党,相关事迹受到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学院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疫情发生后,学院党委迅速响应,研究部署学院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疫情防控联络小组及工作保障组,各组成员各司其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工作;师生不畏疫情,勇于担当,参与核酸检测、校门值班值守、“三站一场”学生接送站、爱心车队、社区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工作,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半数以上教工党员主动申请驻校值守;学生志愿者累计参加志愿服务近500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多名教师获“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天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注重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微生物免疫党支部“抗击疫情,勇担使命”,综合党支部“传好脱贫攻坚接力棒,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获天津市教育系统“创最佳党日”优秀活动;2018级硕士生党支部获得学校首批“‘对标争先’建设样板党支部”“天津大学十佳学生党日”等荣誉。

新时代的生命科学学院,需要作出新时代的贡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继续走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武璇/文图

(学生编辑 丁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