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刘文玉 孙涛 摄影 郭程)10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暨集体备课会于北洋园校区1895行政服务中心A415会议室举行。会议主题为“提高政治意识,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领导及各教研部教师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鹤主持。
会议伊始,颜晓峰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课件使用辅导”专题报告,就如何把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此次专题报告作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第101讲,采用全国现场直播的方式,吸引共计三万余人次观看。

颜晓峰指出,当前大多数思政课教师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讲授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应看到在授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教师未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系统地进行讲授、对相关理论观点把握不够准确全面等。颜晓峰强调,各教师应准确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一系列重大时代问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随后颜晓峰逐章逐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十七个专题进行梳理,并在各专题中融入了二十大报告的新提法、新精神,提及了思政课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的注意点和改进点,既帮助各教师深入领会二十大精神,又为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为各教师结合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讲授此门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专题报告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会正式开始。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宇就近期思政课教学工作注意事项进行了部署。他指出,各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切实推进二十大精神进课堂。对此,各教师要做到“三个必须”、“三个避免”。首先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学思并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领悟到思想的内核与来龙去脉;其次,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规范表述,注意区分二十大的原文与专家解读,在专业词汇的表达中尽量避免口语化的现象;最后,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有机融入,避免将二十大精神机械生硬地插入到课堂中,要尽量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各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做到“三个避免”:避免无根据的个人解读,尽量引用官方权威的文献;避免摆拍式的课堂表演,落实实事求是的校训;避免涉及负面信息与敏感词汇,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

随后,各教研部就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和相关教研活动计划进行了汇报。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主任李伟就“学习”和“落实”两个环节的计划进行了汇报。首先教研部集体学习活动方面将围绕三个部分展开,一是计划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同教研部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二是计划邀请青年教学骨干围绕二十大进行集体研学活动;三是教研室教师进行内部集体备课。在教研部计划落实方面,一是全体教师要做到在授课中学习、在学习中授课,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每一堂思政课教学活动中;二是在与天津大学校团委的合作活动——学生剧本创作中更好地体现二十大的精神,展现新时代十年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教学改革负责人王晓霞就二十大精神融入近代史教学课程的方案做了汇报。她分章节展示了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应如何有效融入近现代史教学过程中,并围绕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教学设计创新计划进行了展示。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部主任、支部书记王秀丽就二十大精神如何有效融入原理课进行了汇报。她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分别举例说明了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将原理内容讲清楚讲透彻,还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支部书记马明就如何将教材体系有效转入教学体系作相关汇报。他指出,一是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到教学体系中;二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进行把握,讲述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对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性与与时俱进性;三是要注重将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融入到教学体系之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主任柳兰芳就教研部近期相关工作计划作了汇报。一是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已经开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线上课程录制活动,预计明年春季将正式投入使用;二是计划在十一月左右邀请各高校相关领域的老师共同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集体备课会;三是教研部教师将会为天大学生带来二十大精神学习的相关专题讲座。

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主任、支部书记柳洲就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版块安排作了汇报。第一个版块为“感悟天大百年风华,自觉践行初心使命”;第二个版块讲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三个版块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第四个版块讲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支部书记谭小琴就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作了报告。首先在课程内容讲述上应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逻辑主线将各部分串联,其次应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浅出,注意表述更新及案例的运用。

颜晓峰在各教研部汇报完毕后进行发言。他指出,此次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不仅符合思政课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学院建设、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的契机。学院各部门应努力形成积极性合力,积极探索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多种形式,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实际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与此同时,各教研部教师在二十大精神的讲授中要注重创新,除原有教学模式外应着重探索以何种方式更能体现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更好地在授课过程中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对这次集体备课会进行了总结。雷鸣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教师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更新授课方法、拓展授课深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雷鸣特别强调,开展集体备课是使思政课常讲常新、常用常新的有效工作方法和形式,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学生特点,了解学生困惑,“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引导学生,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雷鸣还指出,思政课集体备课要坚持下来,形成模式化、制度化,大家在一起学习交流、集思广益,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在各门思政课程中持续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雷鸣希望,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一学科”、思政课“第一主课”在全校思政工作中的辐射引领作用,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研讨、理论阐释工作,推动全校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此次集体备课会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下一阶段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的目标、思路、举措。接下来,学院各教研部教师将迅速把二十大精神主动学起来、深入研起来、生动讲起来,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阐释工作。
(编辑 焦德芳 张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