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报特稿】“三全五育”:天大实施“师友计划” 教授为本科生当导师

      2022-11-15       

我校实施“师友计划”

——教授为本科生当导师


原本研究生专属的“一对一”导师制,现在本科生也可以享受了!2022年开始,除了辅导员、班主任的“标配”,每位天津大学新入学的本科生还拥有一名“师友”导师,从思想、学业、生活等多方面获得指导和帮助。“师友”导师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及大类招生条件下未来专业选择的指导,解决学生学业发展上的困扰,帮助本科生做好大学4年生涯规划,树立远大志向。

日前,天津大学发布了《关于加强跨学院大类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师友计划”,在专业教师中选聘了730 位师德师风高尚、教学科研能力和专业指导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师友”导师。他们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所学专业,“手把手”带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22级本科新生成为该项举措的首批受益者。

“师友计划”以学生宿舍为单位,每间宿舍选配1名导师,对4618 名本科新生实现全覆盖。“学校从加强全校本科生思政工作角度出发,将‘师友计划’从最初跨学院大类本科新生的基础上,推广到了全体本科新生。”学工部部长赵欣说。


170C2

“师友”导师与机械学院学生谈心交流

“师友计划”中导师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与其他育人力量共同为新生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在2022级本科生“师友”导师培训会上,校党委书记杨贤金为导师们讲授了“开学第一课”,他希望导师们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形成育人合力,成为让学生“想得起、信得过、找得到、靠得住”的良师益友。

“学校实施本科生大类招生培养以来,本科生思政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这要求我们切实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增强思政工作力量,推进各育人队伍有效衔接。”赵欣介绍,这次选聘的“师友”导师,将在2年聘期内深入学生宿舍,与所带学生定期面对面交流,从思想引领、专业认知、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社会科创实践等方面引导学生涵养“家国情怀”、锤炼“天大品格”。同时,导师们还要为学生“扶上马、送一程”,在学生确定专业后,继续跟踪指导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


1726B

“师友”导师与材料学院学生谈心交流

这次“师友计划”是我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有力举措。该计划将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功能,构建起辅导员、班主任、“师友”导师协同配合、优势互补的全员育人体系,不断完善通专融合、本研贯通的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

刘延俊 陶森/文 刘延俊/图

用心用情 教书育人

——建工学院教授  张金凤

2008年,我从美国留学回到天津大学任教。2009年1月18日农历小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天津大学,与师生亲切交谈,表达了他对青年一代的深情关爱和期许。从那时起,我就树立了一个人生目标——用心用情教书育人,努力报效祖国和人民。我坚持扎根一线教学,对“如何做好‘师友’导师”和“如何做好思政工作”两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如何做好“师友”导师?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陪伴学生是一件快乐的事,成为“亦师亦友”的“师友”导师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我是系主任,也担任班主任,被“青年朋友们”称呼一声“姐”,自己也觉得年轻了几岁。做好“师友”导师,第一是要有一颗爱心,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帮助他们,陪伴学生成长,享受与学生的共成长。第二是要有一颗负责的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关注帮扶他们学习的同时,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第三是要有一颗学习的心,多与辅导员交流学生情况,多跟年轻老师学习与“00后”的相处之道。

如何做好思政工作?全员育人是当前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教学老师是全员育人的重要力量,是学生最信服、最尊敬的老师之一。我们更应该尽全力去做好学生的思政工作。一方面,教师要立足教学科研本职,深刻理解和潜心研究课程思政。我们应力求在专业和实践课程中融入更多思政元素,如将“大国工程”“大国工匠”带入课堂,增强学生专业自豪感,邀请杰出校友分享知识学习和成长体会,引导学生科学择业并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把握“师友”导师岗位,主动出击并积极探索思政工作方法。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00后”学生特点鲜明,需要我们融入到他们的圈子中。我们可以定期召开班会,深入学生宿舍,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关心引导恋爱受挫的学生等,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用实际行动赢得学生的信赖。


相互陪伴 共同前行

——机械学院副教授  安青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班导师是学生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落实者,工作成效关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我担任过2011级、2016级学生的班导师,现担任2022级智能制造与建造大类的“师友”导师。我的经验是多观察、多记录、多交流,帮助新生“扣好第一粒扣子”,相互陪伴、共同前行。

“师友”导师要帮助学生适应角色转换、融入大学生活。大学新生初步体验大学的丰富多彩,有成长、也有迷失。比如,会有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我常与他们谈心,鼓励引导他们放下电脑、走出寝室,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曾有位学生厌学,不愿意与人交往,家庭压力较大。我多次和他交流,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大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学会与人交流和沟通。有的学生经济困难,我经常与他们私下沟通,帮助其申请助学金,协助解决其他具体问题,做好陪伴。

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业自信方面,我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一理念。“上不封顶”体现在,对学有余力的优秀本科生,我鼓励他们参加教授和本科导师的科研课题之外的科技竞赛等,学生获奖后更加提升了自信心。“下要保底”体现在,我与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保持交流,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改掉不良习惯,保证完成学业。

在学风建设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我结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实施的“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天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学术讲座、认识参观、经验交流会、个别谈心、娱乐活动等,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班级聚会活动增进了学生们之间的友谊和团队协作能力,竞赛活动帮助学生们增长知识和才干。此外,我还定期与部分班级骨干谈心,了解学生们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制作班级年鉴,记录班级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


亦师亦友 用爱呵护

——精仪学院教授  刘秀云

2022年8月,我成为了2022级新医科大类的“师友”导师。亦师亦友,是我认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师友”导师在帮助新生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完成新生活过渡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友”导师要时刻“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受,用嘴去表达”,要做学生生活中的好伙伴,学习上的引路人,道德上的监督者以及追梦道路上的开拓者。

做学生生活中的好伙伴。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我们要真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经常去宿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及生活上的难题,主动帮助其解决问题。处理好这个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前做好相关工作,第一时间去看望新生,做好接待,留下亲切随和的好印象,让学生感到放松,愿意与我们交流;二是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用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表现良好的精神状态;三是遵守承诺,增加学生对我们的信任感,在疫情或者特殊情况下,及时安抚学生情绪,传达学校政策,鼓励学生多与家人沟通。

做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友”导师为新生介绍大类中各专业情况及个人的学习工作经历,可以帮助他们对专业形成清晰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一新生首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很多人会感到迷茫,自制力差的学生甚至可能沉浸在游戏中,影响学业。“师友”导师一定要向他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要关注月考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传授有关时间管理、高效学习等技巧,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兴趣是最伟大的老师,“师友”导师可定期分享专业的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的学术眼界,提升专业兴趣。

做学生道德上的监督者。“德高为师,行正为范。”“师友”导师必须为学生起到道德示范作用,并在平时严格要求他们遵纪守法、爱国爱校,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奋斗精神、仁爱精神及团结互助精神,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学生追梦道路上的开拓者。“学海无涯,求知无止境。”“师友”导师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除了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学习其他学科内容,并融入教学之中。在日常交流中,“师友”导师要给学生们分享多元的知识,如音乐绘画欣赏、文化介绍等,拓展眼界、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的远大理想和目标。


做老师 更做朋友

——法学院副教授  曹云吉

结合担任班主任等相关经历,我对如何做好“师友”导师谈一点浅见。“师友”导师,亦师亦友。每位老师都会关心学生,关键是如何在做好老师的同时也做好学生的朋友。

一是要倾听学生的想法,且保护学生想法的私密性。“倾听”有时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老师们也并非是“闲人”。学生想分享的事情有时候需要很长时间,老师要奉献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倾听学生内心的故事。在我看来,学生只有将自己一些不愿分享给别人的私事讲给老师,才真正说明了对老师的信任。

二是要对学生做好品德、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引导。只有认真“倾听”,老师才能发现学生真正的需求。“引导”并非“教导”,大学生们已经成年,我们并非是在“教”他们做人做学问,而是“引导”,甚至是“建议”。他们的想法虽有不成熟之处,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所思所想是错的。我们的人生并非他们的人生,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引导和建议他们自己去做规划,而非把我们的人生“教”给他们去复制。

三是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我们首先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成熟的人。成熟是有责任心、有担当、心存善念,而不是耍小聪明。这需要每位“师友”导师也要成熟,重要的是心中有“爱”,你的真心付出,学生一定会感受到。


与“师友”导师开启大学新篇章

天津大学“师友计划”推出后,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相关学院陆续开展了工作研讨或师生见面活动等。作为该项举措的首批受益者,2022级本科新生们对“师友”导师充满期待,希望在导师们的带领下早日融入大学生活,科学规划未来学业。

融入天大  找准位置

2022级法学院本科生李铮:大学伊始,万象更新,我踏着好奇的脚步徜徉在天大校园中。学校注重人文关怀,每位新生与导师们以平等的身份面对面畅谈心声,与朋辈导师、学长们欢声笑语,携手同行。

作为新生,我想每个人需要的都是一次机会,一次认识天大、熟悉天大、融入天大的机会。身为社会科学试验班的一员,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彷徨:专业分流是我们第一次独立对自己的未来作出决策。相比于高中时的共同奋进,此时的我们更像是站在了十字路口,四面八方充满着机遇,自己的路究竟该怎么走?一路到底还是多线并进?诸如此类的问题,束缚着我们前进的脚步。“师友”导师为我们每个人都开辟了不同的未来,新生接下来将如何在天津大学顺利开展学习和钻研?我想这种对天大“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迷茫,终有一天会散去,因此,我们十分感谢“师友”导师在未来大学生活中的陪伴。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完成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过渡,尽早明确专业与未来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尽早突破认知局限。这是每个新“天大人”的共同心声,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片天空,作为天大的星光闪耀在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上。

导师是“信息库”和引导者

2022级医学试验班盛梓西:“师友”导师对我而言,不仅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更是属于个人的点对点的“信息库”、面对面的引导者。

开学时,“师友”导师来到各个宿舍,亲切地关心我们的校园生活。同学们积极提问,导师耐心讲解,带我们深入了解天大校园,详细解答相关专业问题,使我们掌握到的信息更加细致专业,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更感真实和受重视。原来,他们就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导师,我们对“师友”导师们报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

瑞恒书院是大类培养,当前我们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哪个专业适合我”“我该做出何种努力”等问题。关于专业的咨询,我希望导师们能具体详细介绍我们未知的信息或是仔细讲解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分享一些网站介绍上没有的内容。当然,对专业的认识和选择,也需学生自己拓宽渠道去探索发掘。

在一次次与“师友”导师的交流中,我们不断向前。愿我们在导师的引领下,争做“心怀国之大者”的“天大人”,共度灿烂的大学生活。

我遇到了一位好导师

2022级医学试验班乔羿静:大一刚入学,我们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同时又对全新的生活抱有疑惑。处理宿舍人际关系、尽快熟悉校园、了解大学选课制度,是我初入大学时最关心的3个问题。我之前在网络上看了“奇葩舍友”的故事,但真正到了宿舍才发现,每个室友都热情而真诚。对于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我更期待有老师和学长学姐可以帮助解答。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师友”导师——王亚鑫老师。王老师来到宿舍和我们聊天,我能感受到她的关心与真诚,王老师耐心、热情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在与王老师见面后,我初入天大的焦虑感被一点点抚平。王老师邀请我们去参观她的实验室,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参观了各种精密的仪器。这次参观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高中时期学习生物的遗憾:没有亲眼见过这些课本中的仪器。这次参观也点燃了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我第一次窥得分子结构的美丽,我知道未来有各种各样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一位好的导师,真的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

用心解疑问 以情哺心灵

2022级智能制造与建造大类许明宇:“师友”导师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新生即将开启大学生涯,对于所学的专业、所需的素养和技能及未来的大类分流情况,还缺乏系统的了解。在与老师的及时交流中,许多的疑问可以迎刃而解,学生自身的见解和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师友”导师可以帮助我们做好未来大学生活规划和职业规划。

我们希望能在和“师友”导师们的交流中成长进步,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远大志向。希望老师与我们进行平等热情的交流,精准把握学生的特点,随时以正确思想来引导我们,关心我们心理健康和生活学习情况,用心解答疑问,以情哺育心灵。“师友”导师制度既要起到“传道、受业、解惑”的良师作用,又要发挥“倾听、理解、带动”的益友影响。希望“师友”导师能够成为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想得起、信得过、找得到、靠得住”的一辈子的良师益友,成为新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陶森 朱宝琳/文

(学生编辑 刘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