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稳中提质,固本求新——人文艺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2-12-11       

本站讯(通讯员 谢广府)12月9日,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会议旨在进一步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育人合力,探索具有天大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特邀专家沈立岩、施向东,学校部分机关部处、学院有关负责同志,人文艺术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人文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吕静汇报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思路和计划。吕静指出,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关键要围绕“我是谁、我要去哪、我怎么去”做好规划,要在明确了“我是谁”的基础上,解决好“我要去哪”和“我怎么去”的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天大特色,关照中国现实,培养具有文化理想、家国情怀、人文底蕴、科学素养,既熟悉中国之治,又有世界眼光,能扎根中国大地,又能反映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卓越人文艺术人才。要在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改革课程建设模式、改革教师选聘机制以及整合校内外资源等方面下功夫。

人文艺术学院中文系退休教授耿二岭以书面形式参会。他指出,中文系的课程设置要加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课程的建设,以助力毕业生进入政治、外交等领域;要提升写作及鉴赏能力,以培养写作、评论大家;要增加艺术、美学方面的专业课程或通识课,提升审美能力。

人文艺术学院教师岳静、张黎明、王祎、孙列、张世轶在会上发言,分别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队伍建设、学科交叉融合、分流培养、实践教学、通识课建设等方面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兄弟学院代表从人才交叉培养角度对人文艺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建议。智算学部副主任于策表示将与人文艺术学院共同建设人工智能与人文密切结合的系列课程。冯研院教研部主任郭平指出要发挥专业优势,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深入探究一些口述历史、民间审美等人文艺术的课题。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天津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兼职教授施向东表示要发挥好天津大学在人才、资源、学科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中文系教师和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品质。他强调要建强中文专业性质的基础核心课程;要抓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渠道;要结合本科生、研究生、辅修学位不同层次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方案;要凝聚学科力量、形成合力,重点打造具有天大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向。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立岩强调,要深化对语言、文学、艺术三者学科属性的理解,在变革的过程中处理好变革和传承的基本关系;要充分考虑专业与通识、主干与选修、课程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保障学生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要提供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保障,重点解决师资队伍建设、跨学科交叉融合壁垒、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的矛盾等现实问题。

教务处副处长、新工科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夏淑倩针对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等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提出了指导意见。她指出,要将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能力和素养指标进一步细化,提高对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指导性;要进一步加强对深度学习、深度作业和深度实践的保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党委统战部部长、人文社科处处长、文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俊艳从文科建设发展的角度对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她指出要做好统筹规划,凝聚全校力量做好人文学科建设;要重视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建设好中文专业的基础上,实现人文、艺术和理工科的交叉;要创新管理思路,着力解决当面所面临的师资队伍、人才队伍等关键问题;要谋求特色发展,做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课程思政与日常思政的有机融合,要实现区域性优势资源共享。

据悉,人文艺术学院作为天津大学最年轻的学院之一,是学校基础文科建设的主力军。下一步,学院将结合与会专家意见建议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案进行深化、完善,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与举措,培养更具天大特色、更符合社会需求、更能解决时代课题的新时代卓越人文艺术人才。

(编辑 焦德芳 张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