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冯研院举办“学院开放日”探秘“宝藏学院”

      2023-03-22       

2044B

本站讯(通讯员杨扬 图片张丽婷)“这真是一座宝藏学院!”春分日(21日)走进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下称“冯研院”)参加首次“学院开放日”的同学们纷纷感叹。本月起,冯研院将面向天津大学全校师生每月举办一次“学院开放日”,让广大师生有更多机会走进这座遍布艺术珍品的学院,欣赏这里无处不在的美,并获得人文艺术的滋养。

今年2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被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不仅因为建筑设计师的独特匠心和天才创造,更因为院长冯骥才先生为它注入了人文的意蕴和艺术的精魂,使之成为天大校园里一块纯净的人文绿地。自2005年学院大楼落成以来,冯研院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人文艺术活动,每年都吸引大量师生前来参加。特别是秋天“红叶季”满墙红叶与水中锦鲤交相辉映的景观,让这里成为同学们热衷的打卡地。

然而,这座天大最美学院里,还隐藏着许多同学们未曾发现的美好。“学院开放日”给了全校师生更多机会,走进这处人文“秘境”,探索这座“宝藏学院”。

温暖的春光中,来参加“学院开放日”的青年学子们,一走进冯研院的庭院,看到竹树环绕的澄心池水面一对优雅的黑天鹅自在游荡,心就立即沉浸在静谧的诗意里。进入教学楼,抬头便能看见冯骥才先生题写的院训“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在冯研院老师的带领下,大家穿梭于楼上楼下,漫步于遍布古今艺术品的空间,一步一景,总有新的发现和惊喜,真正感受到在这里“美成为所有空间的胜利者”。有时拾级而上,迎面就是一扇高耸的明代豪宅大门;在某个转角,会不经意地邂逅一尊饱经风霜的汉代石狮残像;电梯门仔细一看也大有玄机,左右两扇分别镌刻着唐诗和荷马史诗;非遗学生教室旁边的幽暗走廊,红色墙壁上一束束灯光点亮敦煌雕塑的照片,穿行其中仿佛走过千年历史与艺术的隧道;建筑设计师巧用光影韵律的大厅“阳光盒子”里,一只一人多高的大布老虎张扬出民间艺术的热烈;仪式厅的两根斑驳的柱子,竟是五四爱国先驱马骏以头相撞的遗迹……

16281

1B503

“学院博物馆化”是冯研院独特的办学理念之一。整座学院各个房间、各个角落都摆放着文化艺术珍品,而散布于楼内的多个展馆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力量。二楼,曾举办过“意大利绘画巨匠原作展”等众多展览的“北洋美术馆”,如今陈列着冯研院建院以来走过的历程,同学们在这里了解到“把书桌搬到田野”的教学方式,得知冯研院为非遗的调查、立档、保护和传承,为非遗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了多少事。三楼,由冰心老人题写匾额的“大树画馆”,主要陈列冯骥才先生的文学、绘画作品和他主编的文化遗产档案,听了冯研院老师的讲解,大家对这位从小学语文课本里就熟知的作家有了更多了解。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从上至下的三个展厅——展示民间生活和情感的花样生活厅、呈现中国历代审美嬗变和民间艺术的雕塑厅、集藏全国各地当代非遗传承人杰作的百花厅,更是让大家目不暇接、眼界大开。

1AD04


近两个小时的参观,同学们不仅从冯研院多位老师的讲解中汲取人文艺术的营养,还充满好奇地主动探索更多“宝藏”,不少人都举起手机、相机,或拍照或录像,留住自己发现的美好和感动,并自豪地分享给亲朋好友。

214C9


冯研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学院开放日”活动面向天津大学师生,采取预约制,今后将在春、秋季学期每月举办一次。“学院开放日”将发挥冯研院的通识教育功能,贴近师生,服务天津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建设。

(编辑 刘晓艳 徐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