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开园】95后天大博士生创立科技公司 用小小血管连接生命坦途

      2023-05-15       

本站讯(记者 张华)将水凝胶预聚体缓缓注入小口径人工血管模具中,用手轻轻握住模具,短短10分钟,一段6厘米长、直径仅6毫米的人造血管就诞生了。经测试,其强度和柔韧性等都可与天然血管媲美。这是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的精彩一幕。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有3.3亿人。众多的心血管疾病需采用小口径血管实现血管置换,但全球范围内却无任何商业化小口径人工血管产品。为此 ,95后天大博士生李双阳从仿生的角度出发,研发了全球首款体内精准可视化小口径人工血管。为了让科研成果落地,他组建了创业团队创立了科技公司并入驻了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虽然在财务、运营、业务拓展等诸多领域遇到了难题,但李双阳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项目日渐成熟。

“很多地方的创业园区都给我们投来过橄榄枝,经过比较衡量我们还是坚定选择留在天津进驻天开园。天津举全市之力打造天开高教科创园,借鉴国内外一流科创园区经验,立足天津市实际出台了34条措施,特色鲜明的扶持政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坚定了这个东北小伙子留在天津创业的决心。

“从目前来看,自体血管依然是受损血管的理想替代品,但是它存在局限性。”李双阳说,首先自体血管的来源有限,需要从患者自身截取一段健康的血管,这必然会对患者产生二次创伤,还可能产生并发症。还有很多患者无法从自身找到理想的血管用于移植。“聚氨酯、聚四氟乙烯无法解决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痛点,所以选择换成我们课题组一直在研究的水凝胶,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双层水凝胶这个概念。”之所以选择这个材料,是因为它能提供合适的力学强度,还有“生物相容性好”优点,可降低生物体免疫排斥反应。李双阳团队创新地将抗凝血的两性离子水凝胶层当作血管的内壁,使管腔具有超亲水性,有比天然血管内皮表面更佳的超润滑性,“蛋白质等都附着不上去”,避免了管壁血栓的形成。另外,这样的人造血管因为微孔尺寸小于细胞尺寸,能够避免炎症细胞的浸润,降低炎症反应,避免增生和狭窄。值得一提的还有,血管内层的氟化水凝胶不仅具有抗凝血功能,还增加了人工血管可视化性能,能帮助医生对植入后的人工血管形态进行无创地精准监测,随时可获得准确、动态、整体三维的信息。

经过3年多的埋头钻研,“体内精准可视化小口径人工血管”终于研发成功。目前,这款小口径人工血管与国际上已公开报道的最前沿技术相比,产品制备周期从1.5个月减少至10分钟。更重要的是,他们采用的技术使得生产成本比传统的组织工程技术大大降低了。

李双阳的天津心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吸纳了一些师弟师妹,形成了一支不同学科背景交叉融合、优势互补的团队。现在,依托于天津大学的平台,李双阳和团队成功入驻天开园园区。“天开园的配套支持政策很好,为入园企业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尤其这种贴心的服务,使我们对接各个部门很方便,相信天开园开园之后,在创业服务、人才招聘服务、融资需求对接等方面,会进一步为我们提供支撑。”

李双阳在天开园的办公室距离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研发所需的场所不足一公里。目前,团队已经研发出“具有自愈合功能的仿生人工血管”、“用于血液接触材料表面的长效抗凝血涂层”以及“心包防粘连补片”等一系列产品。“希望未来天开园的‘两翼’能够为我们这样的科研企业提供更多共享实验室等科研创作,我们也将用企业不断的创新发展回馈园区。”李双阳说出自己现在的最大希望,5年内我们能实现至少一项技术的市场化,终极目标是把小口径人工血管真正推向临床。

(编辑 张华 孟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