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报特稿】天大·人物:王学仲先生逝世十周年怀思

      2023-11-30       

王学仲先生逝世十周年怀思

□ 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70AA43

编者按:癸卯仲秋,王学仲先生离开我们已然10个春秋了。大师不在的岁月里,我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尽绵薄之力来怀念他,以期弥补那巨大的空洞 ——之于学术、之于心灵、之于理想、甚至之于灵魂。

谨此结集以祈先生长安,并励后学精研先生的黾学体系,为祖国的文化艺术和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民族风骨 德艺双馨

王学仲曾受业于徐悲鸿、齐白石、吴镜汀、黄宾虹、蒋兆和、叶浅予、容庚等前辈大家。在大师前辈的悉心指导下,王学仲踵武前贤、勇于探索、自出机杼、标新立异,之后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大家,在绘画、书法、诗文、哲论等领域造诣宏深。他还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了“黾学学派”,为现代子学体系的构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6408

王学仲青年时代就读中央美院

徐悲鸿题跋

王学仲的言行、著作、艺术创作,处处体现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特殊使命感和崇高责任感。他曾说:“在欧风披靡之下,我们要有华夏汉文化强大的自信心和独立精神,还要有弘扬推广中华文化的远大抱负。”“一个热爱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要有几根硬骨头把自己撑起来。我们有责任在海内外大力传播、弘扬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励民魂,这是中国人的责任。”

1FC8A

王学仲在四我庭留影

在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黾园”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四我庭”3个大字,何为“四我”?一问方知是王学仲的16字箴言:扬我国风、立我国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

然而,崇尚传统民族文化的王学仲“古朴”却不“迂腐”。他的学生刘珺回忆说:“网络、奥运、金融危机甚至是博客、微博这样的时尚话题,我们经常听王先生谈起。”翻看王学仲先生的作品集,会发现除了中国传统风格的水墨作品外,还有很多与西画相结合的艺术创新之作。在王学仲的油画作品中,有很多都属于印象派,在现在看来,依然十分前卫,而这些作品其实都是他二三十年前创作完成的。

关乎国家、社会、民生的事件都会牵动王学仲先生悲天悯人的真善之心。新闻中每每有慈善活动,他便会站出来捐款、捐画。捐助非典、汶川地震灾区,扶助下岗工人、贫困学生,几乎都能看到王先生的身影。“我们曾带着王先生捐助的几万元善款,乘坐出租车挨家给下岗工人送去生活补助,王先生反复叮嘱一定要送到。”弟子唐云来感念起先生的善举,至今印象深刻。在王学仲弥留之际,嘱咐嫡孙王腾将晚年存蓄200万元捐献于天大人文艺术教育基金,每年嘉勉此领域有突出业绩的师生。至今已有百余人获得资助嘉奖。

淡泊名利 桃李芬芳

当很多艺术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时,王学仲却固守着他心中的一块纯净的艺术圣地。曾有同行问他:“人家都画钱,你怎么还画画呀?”他只是淡然一笑:人各有志嘛!多年来,他向各大艺术馆、博物馆捐赠了珍藏的名人字画700余件。“我认为自己是个纯粹的艺术工作者,名、权、利都不是我所追求的,我每时每日所不能忘情的就是艺术。”王学仲如是说,“我的大批作品,以及我收藏的大量作品,我认为捐给有关机构,用于馆藏展示,有利于更多人观赏,这对于艺术的弘扬、发展是有更多好处的。”

14C74

1979年 王学仲(左1)指导学生画画

“他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只是一心教书育人,一心吟诗作画。”王学仲的儿媳徐小荣说。2013年是王学仲在天津大学执教的第60个年头。“我在这里的教学不拘一格,不给学生以固定模式,以启发其个人的心灵智慧为旨归。”王学仲曾这样表述。在天津大学幽静、朴素的“黾园”中,王学仲先生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佳作,著述了多部艺术专著,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1D93C

1987年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落成典礼现场

冯骥才先生回忆起王学仲先生,感慨道:“我20多岁就认识了王学仲先生,他那时已经是一位非常出名的画家了。中国的艺术界需要拥有巨人气质的人物来支撑,王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离世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界的重大损失。希望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的学生们能够继承王先生的艺术、学术精神,把先生未竟的事业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饱沃时贤 书画孤种

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说:“王学仲是一位才思横溢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正是他能将三者集于一身,才开辟了现代文人画的蹊径。王学仲生长于诗书之家,幼年即受父亲熏陶,其诗极具才华、自然成章,与他的画一样,含蓄蕴藉。他的书法,功底深厚,徐悲鸿曾谓‘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禀赋不凡’。”

从王学仲年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在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即如今的中央美院)学习时,师从徐悲鸿等书画名家。王学仲生前也常常谈及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还有他对师长的感恩之情。对此,廖静文也深有同感。她说:“仅从艺术上论,王学仲的画题材广泛,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卉,均有涉及,并能联系生活,具有生活情趣和时代感,这就打破了传统文人画题材单调的界框。他的作品在造型上采取了多种方法,或夸张、或变异,能驭繁以约,用简练的笔墨,描绘自己的观察所得,并以精心锤炼的手法,表现心中的所感、所思、所示,极富韵味。”廖静文说:“王学仲的画,最重要的一点,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诗情画意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美,也即含蓄、深沉、恬静、简洁。他在《招我画魂》一文中写道,‘我们每写一个字,画一幅画,都应力求体现民族风格的气派。’这是多么动人的爱国情怀!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丹麦的安徒生曾认为,人们赞扬一个艺术家有丹麦精神,是最高的奖赏。当我从外国的观众中,听到他们赞赏徐悲鸿的画作有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派时,我认为这是最高的荣誉。同样,王学仲也以他在艺术上的个性、气质和民族风格,为我们拓展了一个充满人生哲理、情趣和内涵的诗人意境。我一向说,他是书画界的‘孤种’!”

治艺奇崛 艺必己出

1AB34

1992年 中央领导人会见王学仲艺术研讨会代表

作家方纪这样评价王学仲:“夜泊(王学仲)的诗、书、画都有好的修养,他正是从这三者的结合上来开拓国画艺术的新境界。多年来,夜泊把艺术探索的主要注意力放在风格、境界的出新上。在艺术实践中,为了能跳出前人窠臼,追求新的风格和意境,他敢于触忌、敢于造险、敢于求奇,斩钉截铁地同旧国画那种专事临摹、略无创造的陈习决裂。但夜泊并不视一切传统为敝屣,而是择其所要,据我所需,融会贯通,然后开拓了自己的道路。我们可以用‘基础厚、堂庑大、风格奇、意境新’这样四句话来为夜泊的艺术做个评价。”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曾这样评价:“从王学仲全部艺术境界来看,要说涵泳于儒、墨、佛、耶未尝不可,但是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忽略老庄思想在他身上的影响。他的画里时常流露出对老子、庄子形象以及老庄著作中寓言故事的爱好,还有对魏晋文人风度以至苏东坡的欣赏。再是审美观照中排除利害、崇尚虚静的心态,也很容易使我们从老子的‘澄怀观道’‘滁除玄鉴’,从庄子的‘外物’‘坐忘’等等中找到本源。”

中国版画家协会原副主席马克说:“欣赏学仲的画集,或观看他的绘画展览,突出地感到他的创作具有丰富多样、不拘一格的特色。他的画路宽,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题材广,古代的、现代的、外国的均有涉猎。他在艺术表现上或写实或变形、或泼墨或重彩、或严谨或豪放、或淡雅或浓艳等等,运用自如、各得其妙,充分显示了其丰富的文化素质和灵活善变的艺术才华,因而曾被读者誉为难得的‘全才’”。

北京画院《中国画》编审孙克说:“王学仲先生是中国当代画坛奇才,诗、书、文造诣高超,画风奇崛,独树一帜。新时期到来,他云破日出,诸多方面的成就光华四放,在国内美术界、书法界声望鹊起,而且名扬东邻,成为二十世纪后期中日文化交流中一位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王学仲的艺术之所以取得突出成就,从根本上讲,乃在于根基深、蕴蓄厚。中国画艺术犹如植根沃土生长数千年的一棵巨树,本固枝荣、花繁叶茂。王学仲的‘新文人画’,正是这古木上一树新枝,既继承了传统的血脉,又吸收了时代的营养,开放出新异的花卉来。”

《美术观察》原副主编李一说:“有论者将王学仲的作品归为‘新文人画’,如果从其作品所蕴含的诗意和文气,从其所植根的民族文化传统及表现的新意而言是可以的,但王学仲没有某些‘新文人画’家爱玩弄笔墨的习气。就其绘画语言而言,王学仲既重丘壑、又重笔墨。他的作品是地道的中国画,其中又吸收了西方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营养,而书法方面的造诣,又使其笔下浑厚华滋。”

诗文筑基 涵咏春秋

20917

2010年 校领导和九三学社等领导拜望王学仲

著名美术史论家刘曦林说:“学仲先生是一位诗人、书法家、画家。综合性的艺术修养,决定了他的艺术的综合型特征。但是,绘画艺术的欣赏又不能刻舟求剑似地寻求作者的书法和笔墨之间的关系,去考证他的诗是否和他的画形貌契合。如果在看画的同时,能领略到他画中的诗意和诗心,领略到他怎样拓展了绘画的审美空间,也便找到了他不同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认识了学仲先生的艺术思维方式。我喜欢他的《杨柳含烟》,这是诗里的画,也是画中的诗。学仲先生不留步于写景、画境,这是画外的画、诗外的诗。学仲先生更像一位凭灵感作画的艺术家,具有缘性而发、随即运用的特点,按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位‘没有技巧的画家’,是一位‘我画无定式,一画一翻新”的画家。‘艺术是心灵之鏖战’,他正是这般地用他的一颗诗心观照世界,又以诗一般的思维诉诸美的造型,在诗与画内在的联系中给人以美的启示。”

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周汝昌这样评价王学仲的文才,他说:“世人皆赏学仲先生的丹青翰墨,我独以为他的文才实居首位。他的文才,包括诗、词、曲、文、赋诸多文体,这在当今尤其是可贵的罕例。其诗文涵蕴丰富、不浮不薄,而亦不腐不陈;时时有新意流宕于字里行间,朱弦疏越、一唱三叹息,于此见之。”

欧风汉骨 扬我国风

德国美术评论家霍斯特丁·克勒这样评价他:“画家、书法家、诗人王学仲曾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指出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他本人的艺术创作证明了他的正确。在年轻一代的德国画家尽力鄙弃那些古老的取之于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绘画题材的时候,王先生将我们所熟知的景物以及生活场面表现得焕然一新。在大多数德国艺术家开始追求超常的而且往往是脱离艺术的绘画材料和塑造手段的时候,王先生始终不渝地坚信诗书画的表现力量。”

与一般画家相比,王学仲的画路较宽,既学中、又学西,十年寒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素描、速写、油画、年画、国画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早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时,王学仲的国画就得到老师徐悲鸿的褒奖,说他是一位既有深厚功力又有自己特点的油画家。晚年王学仲纵情于山水画,可能是山水这种题材最适合表达他的情怀,也可能是诗人气质促使他将笔墨浑洒在山水之间。

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东西方画家互相交流和学习。法国艺术评论家杜美诺说:“我之所以喜欢王学仲先生的作品,正因为他的作品是纯中国化的,正是在这种差异中,我发现了使艺术家们更紧密联系起来的东西,这种东西远远胜过相互影响和相似性所起的作用,这就是他们共同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以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君子谦朴 治学严谨

50221

文艺界贺王学仲书画展开幕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回忆道:“王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为人谦和、平实,没有架子。这与当下的一些名人动辄摆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鉴于王学仲先生的艺术成就,我与他会面时特意作了一副对联相赠,上联是‘德道并举学仲尼’,下联是‘书画双修垂范宽’。看到对联后,王学仲先生谦虚地说:‘岂敢,岂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王学仲先生谦和的为人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协原副主席张仲亭说:“王学仲先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是联合国科教文卫专家组成员,俄罗斯美术研究院院士,获得过世界和平文化奖。他治学严谨,诗、书、画3个领域颇有建树,在文学方面也成就突出。有一次,孔子博物馆找我题写‘少昊陵’3个字,我觉得自己分量不够,便找到王学仲老先生。已在病中的王学仲老先生,连写三遍,最后选定了一幅中意的交给孔子博物馆。治学严谨的态度由此可见。”

王学仲是当代“德艺双馨”的大师级典范。他并未离我们而去,他的精神将永存于北洋园。希望后学们能够继承王先生的艺术、学术之精神,以先生为榜样,为国家艺术事业的繁荣和民族文化的复兴而矢志不渝、砥砺终身。

(本文根据“新华网”、《天津日报》有关报道和多位专家评论整理)

祭师辞

□ 孙列

海右山东,岱南奎星。

垣墙环抱,岸柳梳拢。

阙里卧碑,善国画沙。

京华三度,徐公三叹。

玉树攀云,紫叶吟虹。

水含苔浦,草铺莺鸣。

设帐开坛,薪火传承。

春秋之笔,诗礼趋庭。

植桧葳莛,灵石鸿蒙。

高山景行,杏坛筵盈。

文脉緜延,海域再兴。

三馆一所,有黾命名。

九州儒流,中外汇通。

四大嘉誉,与时偕行。

仁者爱人,和而不同。

智者和谐,执两用中。

黾子恩泽,惠及后学。

人文学科,代有才隆。

和生万物,中兴盛景。

黾学文脉,鹏登蟾宫。

天道和运,地势和行。

继往开来,待我后生!

伏维尚飨!

(作者为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

所长、副教授)

癸卯中秋旅法夜梦黾翁尊师得句

并为先生十周年祭

□ 唐云来

十载茫茫魂魄牵,

每于梦里事尊前;

欧风汉骨真宗匠,

东学西行敢领先;

疑阙今何求问策,

劬劳岂可倚先贤?

月圆更是思亲切,

人隔天涯难入眠!

(作者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学生编辑 刘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