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建筑学院张龙教授入选2024年天津市科普大使

      2024-05-21       

本站讯 为推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发挥知名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的影响力,市科协经单位举荐、专家评议,遴选出2024年天津市科普大使20人,我院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负责人张龙教授入选!

64dc0f52bd1072cd39518a15aa5b64a

张龙,男,中共党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主任,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的科学认知、保护,主持 6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建筑遗产研究、保护项目,荣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等10余项国家与省部级奖励。为颐和园、故宫、嘉峪关、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认知与保护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龙教授高质量完成科研、教学与实践工作的同时,坚持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步发展,积极从事科普工作。

借助多种媒介传播知识

2018年作为样式雷烫样的国宝守护人,登上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国家宝藏》讲述中国古代建筑设计;2022年做客字节跳动公益专题直播 “跟着样式雷游颐和园” 栏目,揭秘古建传奇;2022年在庄王府讲授中国古建之美现场公开课,带领大中小学生们在文物建筑中领略中国古建之美。同时,相关科研发现、教学成果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天津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3bcb4803dc2306d4b434d45a948f324

科研团队在《国家宝藏》节目中传播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自筹经费建立科普基地

2020年,利用科研经费结余筹建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结合遗产保护学科交叉实验室、古代建筑材料实验室和VR实验室,把工作研究的砖、木材料、虚拟仿真和遗产监测等技术完成了基地的科普化,于2022年成功申报为天津市科普基地,基地具有200㎡科普主题展厅和3个实验室,目前已有三套成型科普活动方案,并已完成对点试验,包括建筑遗产基础知识与 VR体验、古建筑结构认知及斗栱拼装、古城墙砖烧制工艺及铭文拓片活动。自基地筹建以来,举办各类科普活动20 余场,包括研学讲堂、博物馆主题展、摄影作品展、研学类科普、老城博物馆科普和直播类科普活动等,受益人数达上千人。

图片2

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

科普研究与作品屡获嘉奖

科普短片《德和园——中国传统戏楼的绝响》获得天津市首届(2023)科学传播作品大赛优秀奖(最高奖)、《神光锺映——光岳楼》获第八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一等奖、最佳导演奖,并被中国建筑学会推选至“典赞·2023科普中国”;科普专项《园林遗产研究与保护系列科普之旅》圆满完成,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颁发荣誉;科普论文《青少年校外科学教育实践探索——以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科普为例》获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主编出版《木兰艭——样式雷御船烫样》,获2023年“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金奖。

科普作品获奖

科普工作照片

(编辑 赵晖 王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