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召开2024年度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工作会

      2024-06-11       

本站讯(新工科教育中心供稿)新工科建设开展以来,天津大学对工程教育开展了深入的探索,设计并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天大方案,布局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提出跨界融合、集成共享、系统创新的建设理念,各平台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系列教学成果。为持续推进《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方案2.0》,构建完备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体系,6月7日上午,天津大学召开2024年度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工作会。校长金东寒,副校长马新宾,教务处(新工科教育中心)、研究生院、质管处等机关部处负责人,相关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学院(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何芳主持。

1.jpg

教务处副处长、新工科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夏淑倩介绍了本年度新工科教育工作要点,提出基于PDCA全过程的新工科教育成效质量评价方案。

未来技术学院(储能平台、宣怀学院)、化工学院、建工学院、建筑学院、智算学部、精仪学院、海洋学院、材料学院、自动化学院、微电子学院、环境学院等围绕前期工作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方案做详细汇报。

222.jpg

金东寒作会议总结。他充分认可各平台(学院)新工科建设进展,鼓励各单位相互学习借鉴工作举措。他提出,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化,国家对高校有关人才培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新工科校级平台建设,推动智能时代新工科“天大方案”再深化,扩大项目制教学覆盖面,持续提升工科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工程创新能力。他对新工科建设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加速课程内容迭代升级。目前高校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普遍陈旧,学生进入企业要经历“再培训”。要把工业真实场景“搬进校园”,推进企业实际案例进教材、进课堂,形成数字化案例库。二是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对教育关系和教育形态进行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亟需变革。以项目式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让学生提前走进真实的工程项目,引导学生由“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激发学生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三是持续提升平台建设质量。要充分发挥引导性平台、校级平台示范作用,开展面向全校的项目式教学培训,带动学校整体新工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工科教育中心办公室和研究所要加强工程教育研究,把握未来工程人才能力素养。各平台(学院)要高度重视新工科教育,持续提升学生获得感,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未来,我校将进一步深化新工科建设,通过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年度评价验收,促进平台持续优化建设,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天津大学在新工科建设的引领作用。

(编辑 焦德芳 贾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