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庆祝教师节】常津:做学生科研路上的“全能引路人”

      2024-09-08       

本站讯(记者焦德芳)常津,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大学生科院纳米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天津市微纳生物材料与检疗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

谈到自己刚刚荣获的2024年天津市优秀教师殊荣,他说:“我希望未来能够给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教师、更多优秀科研工作者。看到学生们都超越自己,是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最大期待、至高荣誉。”


把报国情化为脚下路,做学生科研信念的引路人

“同学们,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无论你们将来走到哪里都要牢记,辽阔的祖国大地才是你们大展身手、实现自我的舞台。”九月伊始,在新学期第一次实验室组会上,常津讲述了自己从青年时代“医学报国”的赤诚,到而今耕耘“科研报国”沃土的经历故事,这是他作为导师每年必须的“仪式感”。常津说,“我的开学第一课,是要让这些年轻的研究生懂得——爱国才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

常津经常会和新生们谈起天津大学的校训与校歌,他尤其最欣赏校歌中那句“不从纸上呈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我鼓励大家把科研报国的情怀具象成一项项具体的行动——夯实科研知识基础、严守学术道德规范,绝对恪守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

“对学生,要言传身教始终保持着严谨的科研态度,从实验方案设计到论文字句斟酌修改,都坚持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这也是我对研究生们的不言之教”。为深入了解学生的课题研究情况,促进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常津每次组会都认真听取学生汇报,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和建议,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提出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常津团队的研究生很多人之后前往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而他们在毕业之后绝大多数选择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高校或研究所工作。


把实验室变成大家庭,做学生个人成长的引路人

在常津老师的实验室里,有一份特殊的奖状常引起年轻的学生们津津乐道——天津大学金牌活力实验室。

“我常常讲,科研人员的人生也应该是七色的。课题组要营造温馨宽松的氛围,这样学生们才愿意来实验室,才愿意和老师、师兄师姐们多交流,做到同路同行。”他为自己的研究生们学生提供“专项活动经费”,定期组织羽毛球、乒乓球、郊游、爬山、滑雪等业余活动,在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的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学生来到大学,我们不仅是研究生导师,还是他们的‘第二家长’。”常津经常和研究生们促膝谈心,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工作体会,指导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指导和鼓励他们克服在攻读学位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教导学生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先把房子修补好,有困难再和老师讲!”有一次,常津在谈心中得知团队里一名学生由于家中突然遭遇水灾,房屋垮塌,养殖的家禽也被冲散,家里的生计和收入一下子成了问题。他自掏腰包拿出一笔费用,让学生马上把钱汇给家里,先修好房子、再维持营生,还鼓励学生“在学校的一切都不用担心,安心做好科研,老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而今,这名学生已经成长为国内纳米科学领域冉冉升起的科研新星,当他事业有成回到实验室拜谢老师,常津说:“这个事儿就不要再提了,你今天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让我欣慰,你的成就就是对老师最大的谢意。”


把兴趣点变成突破口,做学生前进方向的引路人

每一名进入团队的新生,如果向常津请教“老师我该做些什么”,在他看来就是“不合格”,常津鼓励学生自己找到对研究方向的兴趣点和独到见解,他最想听到的是“老师我想做……”

开发快速、灵敏、精准的纳米医学检测技术,利用纳米技术克服抗癌药物的肿瘤耐药性,研发系列新型纳米药物延缓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据不完全统计,常津团队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38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荣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和“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常津教授本人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在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过程中,常津特别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着重挖掘学生的科研潜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团队多名学生获得“全国宝钢学生特等奖学金”、“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天津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迈达青年论坛大赛”一等奖、“天津大学学生标兵”、“天津大学学生科学奖”等奖励。

“我很羡慕团队里年轻人,羡慕他们的年轻,羡慕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冲劲。”常津感慨,“身为一名大学老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超越自己,在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的世界里攻克关键难题、勇攀科技高峰,是我的职责使命,也是幸福之所在。”

(编辑 焦德芳 罗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