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董玥欣 摄影 陈晓金 刘梦圆 津云等)12月4日,在津部属高校与市卫生健康委协同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签约仪式举行。会上,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与天津大学签署共建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协议,明确将其作为天津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根据协议,医院将定名为天津大学中心医院,为天津大学“双一流”建设注入新动能,推进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筑高原、攀高峰。副市长张玲出席并见证签约,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分管负责同志参加。校党委书记杨贤金出席,并代表学校与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栩冬共同签约,副校长明东,医院党委书记王西墨、院长李晖参加。
天津大学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副厅局级),系天津市五大医学中心之一、委省共建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临床营养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单位。在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专业数量方面,天津大学中心医院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共同位居全市前三位。
建院67年来,天津大学中心医院在深化医教协同、医工融合领域持续发力,从1960年国内首创第一架“细管型人工肾”问世,到1980年牵头建设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并多年担任学会理事长单位,再到1997年创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医院始终以临床需求为核心全力推动医工交叉的成功应用与转化。
据了解,未来天津大学将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共同推动天津大学中心医院构筑以河东院区、东丽院区、河北院区在内的“一院三区、三区一体”办医新格局。其中,东丽院区在建项目占地128亩,建筑面积26万㎡,总投资额近30亿元,整体预计将于2025年竣工后投入运营。该项目建成后医院编制床位数达2650张,将在绩效考核、临床重点专科、患者就医体验等重点工作上加速提升,进一步深化以高水平临床医疗为中心、以一流科研和教学为两翼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我市海河东部区域近500万常住人口,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杨贤金指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服务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是天津大学一直以来不懈奋斗的目标之一。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改革创新是天津大学与生俱来的基因,未来校院双方将围绕中心医院“一院三区、三区一体”的发展布局,以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办法凝聚共识,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强化联动、优势互补,努力引领医学技术变革发展。学校将紧密结合医院建设实际,建立健全共建体制机制,推动医教研一体化协调发展,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持续优化区域服务效能,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提质增效,为实现健康天津和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王西墨表示,天津大学是中国顶尖高水平大学之一,此次有幸加入“国家队”体系为医院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契机。未来医院将围绕消化肝胆疾病、急重症、老年病三类疾病专科群,微创介入、生命支持两类技术专科群,营养、护理、康复、心理、疼痛、药学、临床检验、放射八个重点平台专科,聚焦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和临床医学院建设,积极提升医院学科发展水平和服务国家和区域医疗需求的能力。
日前,天津大学医学部还与河东区人民政府、天津大学中心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合作建设国际一流AI健康服务中心、建立数字化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智慧健康城区,加快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打造成具有全国引领性的“智慧健康城区”。
河东区委副书记、区长于瑞均表示,此次合作共建坚持人工智能与医疗服务的融合、临床实践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智能医疗与居民健康促进的融合、城市更新与医疗创新的融合,共同推动医学AI科技创新,健康城区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更加智慧更有温度的健康城区,人文城区新标杆。
据悉,天津大学近年来深耕医学学科交叉创新,逐步构建起以主城区高水平三甲医院为主体、津南和滨城区域核心医院为两翼的临床平台战略布局,开拓了集“医+药+卫+生”四大实体化学院、多家高水平三甲附属医院于一体的“大医学部”综合性办学体系,积极拓展医学人才教育的交叉性和多学科性。学校临床医学、药学、生命等学科高起点发展,均已构筑本硕博完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在ESI、QS、泰晤士等各大国际排行榜崭露头角,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连续位列软科A+全国第一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综合评分软科排名全国第二名。
学校建有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卫健委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教育部神经重症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教育部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等近二十个国家级及省部级医学科研平台,汇聚了由院士领衔,一大批医科领域的国家杰青、国家高层次领军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类国家级青年人才等在内的高水平师资团队。
(编辑 刘延俊 来瑞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