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举办多学科学术沙龙 聚焦面向复杂社会场景的数智系统

      2025-03-28       

本站讯(通讯员 赵蓓 李娜)3月27日上午,以 “面向复杂社会场景的数智系统” 为主题的多学科学术沙龙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天津大学文科建设办公室、人文社科处主办,天津大学国际传播数智系统实验室承办。沙龙邀请了来自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刘安安教授、管理与经济学部陈勇强教授作主旨分享,由天津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主持。来自天津大学国际传播数智系统实验室、教育质量与学习科学实验室、能源工程管理实验室、现代城市治理实验室、复杂管理系统实验室、供应链管理实验室、智慧司法创新应用实验室、应用心理研究所近30人参加学术沙龙。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智系统在复杂社会场景中的应用与发展。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刘安安围绕“大模型驱动的社会模拟”作了精彩演讲。刘教授指出传统社会研究方法存在调查代表性不足、访谈偏见、社会观察成本高昂、数据规模有限等挑战,而基于大模型技术(LLM)的社会模拟器可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通过角色模拟、多样化数据源训练、快速模拟生成、检索增强生成策略等,社会模拟器能够有效揭示个体与群体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与互动机制,探索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此外,他介绍了OASIS模拟器如何突破以往研究规模与场景有限的瓶颈,通过交往行为理论建构的社会模拟平台,成功实现群体认知引导的多模态信息流行度可解释性预测,为深入理解社会运行机制和开展精准社会干预提供了强大工具。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陈勇强就“人工智能与国际工程合同风险分析”展开深入分享。他指出传统人工编码方式已难以高效处理大量文本数据,而大模型编码方法在文本理解和信息提取方面表现突出,为风险识别与分析提供了新的工具突破。此外,陈教授还介绍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简要发展历史与成功因素,提出国际工程项目风险分类框架,风险源主要包括主题、课题、环境三个维度。陈教授还介绍了团队正在构建的国际工程合同风险分析专用语言模型的路线图,目前已开展合同数据收集工作,未来将通过大模型辅助专家精准高效地进行风险识别与管理。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讲席教授陆小华认为,当前社会模拟领域的研究目标需要进一步明晰,即需要明确社会模拟器的核心任务究竟是针对社会关系、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决策,抑或社会性选择进行模拟。清晰定位研究对象,将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指引。历史经验表明,新的工具技术往往能够引发社会变革,但工具本身的出现并非终点,更关键的是通过工具的运用不断提出并解决新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模拟的根本目的应当在于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社会本身,而非塑造或干预社会。在开展社会模拟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尤其需要警惕隐含的问题预设框架,应采用长周期视野对社会问题进行充分的审视。此外,如何确保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也是社会模拟研究的关键议题之一,这就要求研究者在探索过程中持续保持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谦卑之心。

DSC03406.JPG

在交流研讨环节,来自各学院及实验室等的学者们围绕大模型对社会时间尺度的影响、复杂管理系统、智慧司法创新、供应链管理、人机融合与社会决策、能源工程管理、社交机器人舆论操纵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各实验室专家们积极交流,不同学科思维相互碰撞,为复杂社会场景下数智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

DSC03425.JPG

张俊艳处长最后总结指出,天津大学即将迎来130周年校庆,作为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此次多学科学术沙龙为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们搭建了一个跨学科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学科领域在数智系统研究方面的深度融合,希冀通过持续的交流与合作,各学科进一步交叉融合,在复杂社会场景数智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上取得更多突破,为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提供创新方案,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编辑 刘延俊 郭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