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刘英娜 王帆)春风拂面,海棠如霞。4月5日,天津大学校园内繁花似锦,一年一度的“海棠季”校园开放日如期而至。为深入贯彻高校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科研院与校科协统筹组织双校区共19个科研科普基地开展科普活动。各基地精心筹备,将科学普及与趣味互动巧妙融合,使市民游客漫步花海之间,在感受到科学魅力的同时,更深刻领略到天津大学“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和“以文化人”的深厚积淀。
在卫津路校区,药学院急危重症药物研发科普基地开放院史馆和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举办教授微讲座、外籍教授面对面等活动;医学院脑机接口科普基地开放“兴医之路”主题教育馆,为师生、校友、游客朋友们娓娓道来天津大学波澜壮阔的医学发展史;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智慧机器科普教育基地围绕四个特色鲜明的智能化产业方向展示智慧机器技术,开放参观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双创平台;智能电网科普教育基地以“科技赋能未来,海棠映照初心”为主线,将智能电网科普与海棠节活动深度结合,突出“科技+生态”的跨界体验,打造沉浸式系列科普活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带领游客进行趣味实验,举办《生命的奥秘》主题科普讲座,讲解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微生物;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参观,向游客普及前沿科技,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公共科研平台,为公众介绍精仪全重主要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北洋广场上,城市存量保护与更新科普基地结合“学府文脉传和满园海棠春”活动板块,展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存量建筑改造的教学空间、存量教育和历届海棠节的优秀摄影作品;生命科学学院iGEM团队进行塑料降解回收再利用和合成生物学相关知识讲解、趣味互动和知识问答;海洋学院与天津海昌极地海洋公园联合进行海洋相关知识展览、无人艇技术展示与讲解等。

在北洋园校区,机械学院流体力学实验室“神奇的流动”流体力学科普基地带领游客亲身体验“野渡无人舟自横”、卡门涡街流动以及复杂管路的气泡流动显示实验;智能制造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科普基地将机器人类的专业知识与科普讲解相结合,展示学校在机器人研究和教学领域前沿科技和创新成果;智能网联汽车科普基地开展智能网联知识科普讲座,试乘体验无人驾驶车辆、智能机器人表演等趣味互动活动;青少年热科学科普基地联合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对能动科技展厅和史绍熙纪念馆进行了开放和讲解;地震大装置(天津市地震工程科普基地)开放实验中心,开展地震大装置项目防震减灾科普片、学生实践中心表演科普舞台剧、防震减灾知识有奖竞猜等多种活动;水利工程智能建设与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并讲解实验室、科研成果及未来规划,展现学校在水利工程智能建设与运维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太雷广场上,化工学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iGEM-Tianjin竞赛团队开展了以天大化工学科百年为主题的化工历史、成果展示与介绍,指导游客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制片、水样制片,科普化工生产过程、化工安全防护以及合成生物学知识等。

春海棠下,科学与人文交织;百卅学府,责任与情怀同在。近年来,校内科研科普基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实验室开放等科普活动常态化开展,惠及数万公众。未来,学校将继续推动科研与科普深度融合,让创新成果惠及大众,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天大智慧”。
(编辑 焦德芳 应紫瑜)